第一百五十六章 生態與樣機-《納米崛起》
第(2/3)頁
面對黃修遠的回答,參加會議的企業團體,既感到意外,也感到黃修遠目空一切,太過于自信了。
研討會再次恢復正常,一個上午下來,都是在介紹伏羲構架的一些具體細節,和燧人公司持有的相關專利。
中午吃飯休息后。
下午兩點半,研討會繼續進行。
這一次黃修遠終于進入了,真正的核心話題。
“上午大家都非常不看好伏羲構架,那下午我就介紹一下,燧人公司即將推出市場的產品。”
控制大屏幕的工作人員,立刻打開準備好的宣傳短片。
看了幾分鐘,整個會場鴉雀無聲。
宣傳短片的一開始,是古人們,從蠻荒時代的石刻,再到隋唐時代的雕版印刷術,宋代的活字印刷術,再到現代的光刻技術。
然后畫面一轉,又出現原始部落的獸皮編織,再到東周時代的刺繡工藝,宋代黃道婆改良紡織技術。
最后出現一臺設備,在快速又精確的編織著一匹“布”,而在布一側,標準40/60納米的尺寸。
研究納米光電子的陳海深,擰了一下自己的大腿,一陣刺痛感,讓他清醒過來,他有些驚魂未定地轉過頭:
“老王,這東西”
王存節也是一臉的不淡定,隨即:“這個真的不好說,聽說哈佛大學的查爾斯李波教授,在這方面進行過非常多的研究,只是當年產業界并沒有采用納米線的路線,而是走濕法光刻的路線。”
而在場的不少人中,包括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的研究員陳立桅、湘省大學特聘教授段鑲鋒、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鄭耿峰、水木大學物理系教授范守善,都是查爾斯李波的學生。
他們都從事納米材料的相關科研方向,看完了宣傳短片后,就知道燧人公司走的技術路線是什么了,同時也明白了這個技術的關鍵。
納米線半導體的關鍵,在于材料的大規模標準化生產,如果沒有辦法提供大規模納米線材料,那這個技術不可能應用于工業化生產。
突然陳海深反應過來,然后激動不已的說道:“老王,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額……你明白什么了”王存節一頭霧水。
臉色漲紅的陳海深,語氣微微顫抖:“玻璃光盤的鋁納米線網格,我知道這個納米線網格是怎么來的了?!?
被一提醒,王存節也反應過來了,同時他心里面掀起了驚濤駭浪,原來燧人公司早有準備。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