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降解-《納米崛起》
第(2/3)頁
目前市面上的傳統塑料產品,以聚乙烯為主。
而可降解塑料,則分為石油基可降解塑料、生物基可降解塑料。
其中石油基可降解塑料,是以化石能源為原料生產的塑料,主要包括PBS、PBAT、PCL等。
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則是以生物質為原料生產的塑料,能夠減少對石油等傳統能源的消耗,主要包括PLA、PHA、PGA等。
從2008年6月1日起,國內首個限塑令正式執行以來,已經過去快三年時間。
國內各個塑料制造企業,陸續推出各種符合標準的新塑料袋,和可降解塑料袋之類。
但是魚龍混雜的市場,卻帶來了真真假假的可降解塑料,之所以出現假可降解塑料,就是因為一個字——利。
以最常見的可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為例,其原料單價在2.5萬~3萬元每噸,而聚乙烯的原料價格,每噸普遍在萬元以下。
兩種不同材質的成品價格,更能夠說明問題。真可降解塑料的高成本,限制了可降解塑料的推廣。
進而導致更嚴重的情況是,很多打著“可降解”概念的塑料產品,卻走到了環保的對立面。
由于非可降解和可降解材料之間,出現巨大的價格區間,中間地帶便出現了足夠的“商機”。
科研團隊對于市面上這些所謂的“可降解塑料”,進行模擬自然環境的測試,歷時九個月時間,做上千組對比實驗后,得出了一個意料之中的結果。
那就是市面上,絕大多數在使用的“可降解塑料”,并不能完全降解,甚至加速了塑料顆粒的污染傳播。
廣義上的可降解塑料中,除了以聚乳酸為代表的生物降解塑料之外,還有可以機械性裂解的塑料,如淀粉填充、光降解、氧化降解這些“偽降解”塑料。
光降解塑料,就是指在材料在光的作用下會自動降解,而目前很多光解塑料,是在材料中添加光敏劑,在光照條件下成為更小的粉末。
還有一些所謂的可降解塑料,是在聚乙烯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淀粉,通過淀粉的生物降解,讓材料物理性能崩潰。
但是這些所謂的分解,其產生的PE、PP、PVC等微塑料顆粒,不但無法被環境所降解,反而因為肉眼不可見會一直殘留在環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這些掛羊頭賣狗肉的產品,在科研人員的模擬實驗中,直接原形畢露,它們在自然環境中,會更快產生了的塑料顆粒。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