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四百三十章 虛擬會議-《納米崛起》


    第(2/3)頁

    黃修遠聽了不少業內專家的發言,也沒有發現什么讓人眼前一亮的方案,永遠距離五十年的可控核聚變,可不是在開玩笑的。

    這一次核能座談會,除了討論新一代裂變堆的標準、技術方向,就是討論核聚變的一些問題。

    雖然國內目前解決了能源問題,無論是傳統的化石燃料,還是新能源,都發展得非常快。

    但是未來的事情,現在連黃修遠也不敢保證,西方國家會不會提前點出可控核聚變技術。

    可控核聚變作為開啟下一個時代的門票之一,一旦哪個國家掌握這個技術,必然會引發連鎖反應。

    為了確保優勢,國內絕對不允許在可控核聚變技術上落后。

    這也是這一次座談會召開的目的,希望可以討論出一些明確的路線,推進可控核聚變的發展。

    只是理想有多豐滿,現實就有多骨感。

    黃修遠記憶中,人類第一座商業可控核聚變發電站,是2053年投入使用的魯省威海核電站。

    雖然威海核電站號稱可控核聚變,實際上并沒有完全的商業化,其Q值一直卡在15附近,直達他被襲擊那一年,Q值還是在15附近徘徊。

    當時國內已經有了常溫超導技術,反應溫度也可以提升到8.4億攝氏度,還掌握了粗糙的等離子體運行規律模型。

    但是中子照射這個致命問題,卻遲遲不能解決,反應堆內壁的抗中子材料,最長只能堅持17天,就必須停機更換。

    而其他零部件,也會因為中子照射,出現脆化和變性變形,3~8個月就要更換零件。

    如此一來,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就要三天兩頭停下來更換零件,頻繁的開機停機,導致Q值一直無法提升上去。

    而不斷更換材料,帶來的成本疊加,更是讓人感到絕望。

    當時的米國,也在2057年建立了一座實驗核聚變反應堆,Q值同樣卡在15附近。

    至于沒落的西洲、露西亞,連建造實驗反應堆都猶豫不決,畢竟當時的核聚變發電站,平均每度電的生產成本,是20~30華元左右。

    這個成本,就算是有舉國體制的華國,也有些吃不消,就更別說資本主義國家了,沒有利益的買賣,資本家是不會全力支持的。

    陷入回憶中的黃修遠,突然聽陸學東的聲音。

    “修遠,輪到你發言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