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防御系統-《納米崛起》
第(2/3)頁
這一款激光炮,暫時代號為“后羿激光炮”,采用一塊半徑15厘米,長度120厘米的csi納米晶體。
另外還有配套的飛輪儲能系統、超導供電線路系統、自動方位旋轉平臺、火控雷達系統之類。
按照設計,一艘發電船可以容納6臺后羿激光炮。
其實后羿激光炮的有效距離,在大氣層內部是非常過剩的,畢竟藍星有弧度,陸基海基激光炮都無法突破星球地面曲率,空基供能是一個問題,最理想的載具,是太空的近地軌道衛星。
不過在某種程度上,激光炮的出現,也彌補了天幕系統的一部分弱點,天幕系統容易被超高音速的彈道導彈破防。
在多次測試中,天幕系統的侵蝕云,容易被超高音速下的激波彈開,從而引起失效。
相關的18次測試中,飛行物超過6.4倍音速后,激波就可以有效彈開侵蝕云;當速度超過12倍音速后,天幕系統基本失效。
而激光炮有效彌補了天幕系統的缺點,畢竟彈道導彈再快,也快不過激光。
光速攻擊的激光炮,可以在對方還沒有靠近之前,就將其擊毀。
目前的彈道導彈,通常分成三個飛行階段,即上升階段、高空階段、再入大氣階段。
其中上升階段,通常是在本土、船只、潛艇附近,基本很難在這個階段做出有效攔截。
而再入大氣階段,此時的彈道導彈在重力加速度的加持下,速度通常可以達到十幾倍音速以上,甚至有二十幾倍音速,這一階段同樣難以攔截。
因此各大勢力,都將攔截放在高空階段,這個階段速度相對比較慢,飛行時間比較長,通常處于海拔60~200公里的高空中。
就算是沒有在太空布置激光衛星,沿著邊界線布置一圈后羿激光炮,也可以將敵方的超高音速飛彈,阻擋在300~500公里之外。
如果加上密布近地軌道的激光衛星,那藍星內部發射的彈道導彈,基本很難突破激光防御圈。
或許毛子的波塞冬核魚雷,反而更加有威脅,就算是有順風耳系統,大當量的核爆發生在海底,會引起巨大的海嘯。
而諾亞會手上也有一些王牌,那就是黃石地質公園的黃石火山,以及遍布境內的核電站。
人類在毀滅自己的研究上,可以說是做到了極致。
也正是這種毀滅性的威懾存在,維持著目前脆弱的和平。
黃修遠看著眼前的后羿激光炮,并沒有感到什么勝券在握,除非那天成功晉級星際文明,不需要依賴藍星的生態了,那時候就可以直接動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