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滲透-《納米崛起》
第(1/3)頁
6月24日。
平靜又燥熱的墨西哥灣內。
宋耀民再次帶著潛艇小隊,悄悄的進入了該海域,找到了一處合適的海底巖層,巖層下面274米左右,就是一條地下暗河。
選擇該區域,主要是巖層厚度適中,而且距離德克薩斯州的海岸線,僅僅只有124公里,位置剛剛好。
潛艇停泊好位置后,便開始在海床上作業起來,同時秘密布置海底信號中轉站。
這個信號中轉站,采用了最新研發的復合型核衰變電池,這也是目前各種潛航器、海底無人設備的常用電源。
復合型核衰變電池和常見的核電池不太一樣,該核電池的原材料是碳14,主要來源于核裂變反應堆中的廢棄石墨。
國內各大核裂變反應堆,都需要用到石墨,而這些石墨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更換,換下來的石墨,由于長期遭受核裂變的中子照射,不少碳元素被轉變成為碳14。
以往,這種廢棄石墨非常難以處理,只能集中堆放在鉛盒里面,然后存放在荒無人煙的區域。
不過自從燧人系的元素分離技術出來后,碳14不再是一種危險物,反而變成了一種寶貴的資源。
國內的幾萬噸廢棄石墨,加上近期接管東瀛核電站后,又獲得了將近27萬噸廢棄石墨。
燧人系通過這些廢棄石墨,提煉出高純度的碳14,又將沒有放射性物質的石墨,重新加工后,送回去核電站循環利用。
而高純度的碳14,則混合幾種金屬后,制成核衰變核心,用碳納米和硅納米多次鍍層。
本身碳14的短距輻射,會照射在碳納米層上,產生一定功率的電能。
同時,由于碳14的核衰變過程中,會放出熱量,這些熱量可以通過溫差發電模塊和熔鹽儲能發電系統,聯合發電產生大量電能。
該類型的核電池,在同樣的體積和質量下,發電量是钚核衰變電池的1.7~1.8倍左右。
特別是在海里工作,如果發電量超過使用量,可以通過熔鹽系統,將熱量釋放到周圍的海水、地下水中,確保核電池的熱量不會堆積在內部。
正是因為有這種高性能又便宜的核電池,燧人系和國內才可以大量應用核電池。
畢竟钚素核電池造價昂貴,主要就是钚素的價格感人,只能通過鈾素衰變獲得钚素。
而碳14完全可以通過反應堆的石墨廢料提取,生產量比钚素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