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發電站-《納米崛起》
第(1/3)頁
10月8日。
在十月份的第一個星期,就有兩艘月球飛船抵達廣寒宮基地。
不過這兩艘飛船,并沒有這港口區著陸,而是廣寒宮基地東南部大約45.6公里的區域著陸。
飛船著陸的地區,就是虹灣平原一號熱井,顯然這是準備建設發電站了。
之前就到了廣寒宮基地的兩名電氣工程師方宏、孫思路,在臨時司機石克己的帶領下,來到了虹灣平原一號熱井。
兩艘月球飛船,一共是182噸,分成八個太空艙,除去兩個動力艙,剩下的六個太空艙都是功能艙。
將兩人送到飛船一旁,石克己并沒有停下來,而是加大電門,將越野車的速度提升到22~26公里每小時,返回主基地。
現在基地附近,又進入了月夜時期,花費了兩個小時左右,他返回了基地。
然后拉上一大堆特制電纜、鉛+泡沫硅鋼制造的復合管道,開著越野車原路開向虹灣平原一號熱井。
不過他的目的地,并不是虹灣平原一號熱井,開了大約六公里左右,他看到了正在施工的李建先。
其實施工也是挺近的,就是操作一臺小型開渠機,挖掘一條深度1米、寬度0.4米的渠道。
而石克己的工作,則是安裝泡沫硅鋼鉛管和電纜,然后將管道埋下去。
電纜是鋪設,之所以搞得這么麻煩,主要是因為月球表面的太陽風、宇宙射線、靜電,電纜直接鋪設在露天環境,很容易被干擾。
要知道這條電纜的用途,是用于工業區的,工業生產是要求二十四小時不停電的,特別是冶金、電解行業,如果突然停電,會導致生產設備出故障、產品報廢。
因此這條電纜,采用了鉛復合管道和地下鋪設方案,就是為了保證供電的穩定。
廣寒宮基地預計用一個月時間,鋪設完成這條45公里的電纜,要不是人手和設備比較少,采用多段同時施工,可以更快完成鋪設。
可惜廣寒宮基地的人員,目前只有12人,加上要輪換,很多工作都是分身乏術,只能每個人身兼數職。
視線回到虹灣平原一號熱井這邊。
方宏和孫思路倆人,在過來之前,就做了施工的預案,現在設備一到,立馬就可以開始按部就班的工作。
首先他們要做這一次鉆探測試,確定一下具體的溫度層,方便之后的鉆孔。
改進后的內循環液冷系統,讓鉆頭的可以長時間工作,而鉆頭的材料也進行改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