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工業化-《納米崛起》
第(2/3)頁
在月球上,碳粉儲能發電的模式又用不了,而采用化學電池儲電,需要都化學電池太多。
目前燧人系的鋁納米空氣電池,最大儲電密度,才達到0.57千瓦時公斤,采用化學電池,會造成巨大的死重和高成本。
因此雄鷹航天設計了一種別具一格的儲能技術——納米鐵粉儲能技術。
此時聶長風、石克己、秦武,三人正在建設納米鐵粉儲能發電廠。
石克己操作著挖掘機,在距離基地大約6.8公里的西北側,這里有一個半徑52米左右的隕石坑,挖掘機挖掘著隕石坑底部。
而聶長風則操作著打樁機,將泡沫硅鋼柱打入地下。
納米鐵粉儲能廠,由納米鐵粉制造艙、充氮儲存艙、氧海綿艙、反應地坑、溫差發電系統、氧化鐵回收系統、變電配電系統組成。
工作原理非常簡單,利用了納米鐵粉會和氧氣自動反應的原理,釋放大量的熱量,從而促使溫差發電模塊發電。
整個發電流程,就是利用太陽能電池板、核電池、地熱發電站多余的電能,大量制造納米鐵粉。
然后將納米鐵粉儲存在充滿氮氣的儲存艙內,當需要發電的時候,就將納米鐵粉吹入反應地坑中,同時注入純氧、納米鈣晶粉末(一種抗結劑)。
純氧和納米鐵粉相遇,會迅速產生化學反應,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并釋出大量的熱量。
而月球的亞真空環境,反應地坑中的熱量很難散發出去,反應地坑也采用了特殊設計,采用了大量的鏤空設計,可以有效利用月球的亞真空環境,達到保溫的效果。
抗結劑納米鈣晶粉末,則是為了避免四氧化三鐵熔接在一起,變成一整塊鐵板,方便清坑作業。
目前燧人系研發的熱電材料,已經將熱電轉化率,提升到35.6%的極限。
加上電能提煉納米鐵粉、制造純氧、納米鈣晶和機械作業的能耗,這套系統的熱電發電效率,只有28.5%左右。
整體效率確實差了很多。
但這對于月球的供電系統,有至關重要的補充作用。
畢竟現在廣寒宮基地的太陽能電池板,總功率達到1.8萬千瓦,15天可以發電6.48兆瓦,加上核電池、地熱發電站。
在月白期的時候,廣寒宮基地的電能富余非常多,而在月夜期卻出現電能供小于求。
如果不那調控電力,對廣寒宮基地的工業,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因此研發了納米鐵粉儲能技術,雖然熱效率低了一些,但至少初步完成了電力調控系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