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進化(一)-《納米崛起》
第(2/3)頁
因此基因的好壞,并不是一個絕對的事件,而是一個相對的事件。
這個概念非常重要,因為人類要成為真正的宇宙物種,就必須采用這個概念來評估基因。
單單是太陽系中,藍星、月球、火星的環境,就存在非常明顯的差異。
這些差異之中,有可以人為克服的,例如空氣成分、光照強度、濕度溫度之類。
也有難以改變的差異,例如星球引力強度,這個差異,黃修遠估計為了50年內,都可能從根本上克服。
哪怕是采用旋轉式太空城,利用離心力代替引力,或者利用液壓力代替引力,都很難百分百模擬引力。
至于人工引力技術,那就別癡心妄想了,這個技術不是當前人類的科技水平,可以攻克的技術。
引力對于人類異常重要,看起來現在聯邦已經在近地軌道建設了大型空間站,又在月球建立了廣寒宮市等基地。
但事實上,聯邦仍然沒有辦法完全脫離藍星的限制,這其中的關鍵性門檻,就是聯邦無法百分百模擬藍星的引力。
就是這個問題,限制了聯邦進軍宇宙的腳步。
如果聯邦攻克了引力的限制問題,憑借聯邦此時的生產力,別說開拓月球了,哪怕是開拓火星、木星衛星,都綽綽有余。
“黃院士,我雖然看好這個方案的未來,但是過渡體該如何研發呢?”3069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員石超民詢問道。
“是啊!”
“制造克隆體倒是不難,難的是如何改造和控制克隆體?!?
“另外就是如何隔離兩者。”
一眾研究員各抒己見,顯然他們已經理解其中的技術難度,目前聯邦的克隆技術還可以,克隆一個靈長類生物,成本和時間都相對可控。
但是這其中的道德倫理問題、失控問題、感染問題,都非常棘手。
道德倫理問題還可以通過一些限制,加上只是將克隆體用在自己身上,估計很多人可以接受得了。
但失控問題、感染問題,就非常麻煩了。
畢竟過渡體相當于一個隨身生化實驗室,被病毒細菌感染后,如果過渡體也無法扛住,那宿主又如何保證不被殃及池魚。
這其中的巨大風險,讓不少研究員都心存疑慮。
“我知道大家的擔心,但技術在進步,我相信納米技術和生物技術,可以解決這兩個問題?!秉S修遠信心十足的說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