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七百三十八章 應對-《納米崛起》


    第(1/3)頁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

    那個恒星系中的外星文明,極有可能還沒有發現人類文明的存在,這其中的邏輯非常簡單。

    袁天罡天文臺觀測到的信息,是那個恒星系132年之前的情況。

    同樣道理,對方看到的太陽系,也應該是132年之前的太陽系,當時的藍星還處于1885年前后。

    1885年前后的藍星,人類文明還剛剛進入工業文明,根本沒有在太空活動的痕跡。

    那個文明的觀測手段,除非跨越了光速的限制,不然很難準確觀測到藍星內部的情況。

    這和袁天罡天文臺觀測到對方,是截然不同的難度。

    畢竟袁天罡天文臺觀測到數據,是發現該恒星系存在巨大的類戴森結構,和大型的飛行器活動痕跡。

    而藍星在132年之前的1885年前后,一直在藍星內部玩泥巴。

    恒星系內部的行星,雖然可以觀測,比如現在升級改造后的袁天罡天文臺,就可以觀測到208光年之內的恒星系,準確觀察到其內部的大型行星。

    可觀測的行星,其具體大小,最小應該不小于120月球,如果小于這個極限,除非非常靠近恒星,加上本身的反光率比較好,才可能被觀測到。

    但是這種觀測,只能確定行星表面,一些模糊的輪廓、明顯的大型地貌特征。

    至于看清楚上面的生物之類,除非觀測精度可以再提升幾萬倍,而且雙方距離足夠近(在50光年之內),不然很難看清楚行星內部的詳細情況。

    黃修遠和一眾研究員,認為對方的觀測技術,仍然處于光速限制之內,看到的太陽系,肯定是1885年前后的古代信息。

    從當前的情報來分析。

    雙方互有優勢和劣勢。

    巨構文明的優勢,是科技在132年前,已經打造類戴森結構、超巨型宇宙飛船;劣勢就是類戴森結構的存在,暴露了本身的存在,整體技術水平,極有可能還處于光速限制之下。

    人類文明的優勢,是沒有暴露本身,還隱藏在茫茫星海之中;劣勢則是科技水平相對落后。

    “按照這樣的情況,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我們不應該建設類戴森結構,避免遮掩太陽的波頻,導致太陽系的異常被發現?”一名聯邦高層開口問道。

    黃修遠點了點頭:“如果我們建設類戴森球結構,那觀察技術和我們差不多的文明,肯定會在相應的時間中,觀測到太陽表面的異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