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發電技術-《納米崛起》
第(2/3)頁
浮空城市的高度,平均風速30~50米每秒,風能資源比藍星上的任何一個風力發電場都要好。
風車掛上去,估計就可以瘋狂發電。
另一個風力發電公司,就在做這方面的技術研發,只是他們遇到一些難題,那就是機械齒輪式的風車傳動軸,根本承受不住如此強勁的風力。
平均30~50米秘密的風速,相當于日常臺風,而且都是超強臺風。
藍星之前的風力發電機設備,在臺風天都不會發電的,而是選擇收起扇葉之類,避免風機被臺風損傷。
而風力比藍星更加恐怖的金星大氣層高層,當前沒有哪一個公司的風力發電機,可以扛得住這種可怕強風。
當然,這些困難并不是不能解決的。
之前藍星的風力發電設備研發公司,之所以不研發可以硬抗臺風的設備,主要原因是因為沒有必要。
因為臺風天氣又不是天天有,專門了硬抗臺風,設備的成本可能要提升十幾倍以上。
為了最多幾天時間的臺風天氣,就增加十幾倍的生產成本,就算是設備研發公司愿意砸錢,估計也沒有哪個發電公司愿意購買。
就是因為沒有需求,藍星的風力發電設備,達不到臺風發電級別的強度。
但是現在金星的特殊環境,導致風力發電設備,必須保證可以在臺風級天氣下平穩發電,因此必須進行技術升級。
齒輪傳動軸會出現機械磨損?
沒關系,改用磁懸浮軸承。
機體強度不夠?
沒關系,使用復合型硅烯—碳納米管材料。
發電功率不穩定?
最小發電功率都足夠用了,再加上碳粉儲能發電站,消化不穩定的發電。
對于聯邦而言,十幾倍的制造成本,也是可以承受的,畢竟風力發電機的價格,是可以通過內循環體系抵消的。
在聯邦特殊的內循環體系之中,很多資本時代的成本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
聯邦現在計算的生產成本,很大程度上是剔除了資本成本的。
當前聯邦的生產成本構成,通常是物質成本+能源成本+加工成本+人力成本+研發成本。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