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理論-《納米崛起》
第(2/3)頁
更加可怕的事情,是西洲聯盟的人才,正在加速流失之中。
單單是18年,就有超過54.7萬名高學歷的西洲人,向聯邦遞交了入籍或者工作申請。
雖然聯邦對于技術移民的門檻卡得非常死,但18年仍然有5.3萬名西洲人,獲得了技術移民的臨時資格。
人才的瘋狂流失,經濟大幅度倒退,黑綠又泛濫成災,社會非常不穩定,加速了西洲聯盟的衰敗。
現在要他們翻新對撞機,簡直是要他們的命。
高能所現在就要一大堆西洲人加盟,這些人一方面是為了研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更好的入籍。
畢竟現在藍星上,除了聯邦有實力,支撐這種龐大的理論研究項目,其他勢力基本連溫飽都是問題。
指望一個連溫飽都不行的勢力,大力投資粒子對撞機,簡直是在異想天開。
他們不投奔聯邦,只能用顱內研究法。
臨時基地內,張鑫華和幾個年輕的物理學家討論著一些事情:“布魯斯,月球的對撞機建設可能需要兩年左右,你們其實可以不用那么早上來的。”
今年37歲的布魯斯,之前是德意志海森堡研究所的研究員,他笑著搖搖頭:“不,我是來見證歷史的。”
另一個本土的研究員常思新,同樣也是非常年輕,今年才33歲,他倒是沒有說什么,而是建議道:
“既然來了,將別浪費這一次機會,你可以考慮到月球分部工作一段時間,在月球研究一些物理現象,比藍星更加容易一些。”
“沒問題,我會在月球分部工作半年。”布魯斯點了點頭。
聯邦一重視,理論物理方面的各類專家學者,都迅速活躍起來,顯然很多人都不甘寂寞了。
別說科學家不爭強好勝,他們只是有自己的驕傲,希望自己可以在科學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一條公式、一套理論。
前些年,應用領域的科學家們,可是拿出了層出不窮的新技術,這讓理論領域的科學家,都不由自主的羨慕嫉妒恨。
當然,也有橫跨應用和理論兩個領域的大佬。
比如謝清團隊,他們完善了[電場合成理論],又利用電場合成技術,研發了各種高效合成技術,以及各種新材料。
還有黃修遠的納米結構理論,這也是理論和應用結合的典范之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