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 次世代-《納米崛起》
第(2/3)頁
如果成本低了,合成出來的蔬菜水果又和自然生產的存在明顯差別;如果要百分百模仿自然生產的蔬菜水果,成本又是自然生產的5~13倍左右。
特別是蘑菇之類的食用菌,人工合成更加不劃算。
因此現階段的人工合成食物技術,主要集中在主糧和肉類上面,蔬菜水果和食用菌,則采用自然種植的方式生產。
其實主糧和肉類,也是最占資源的食物種類;蔬菜水果和食用菌,在農業生產中的占比,相對比較低一些。
聯邦在太空發展戰略上,就是傾向于采用人工合成的主糧和肉類,然后配合自然生產的蔬菜水果和食用菌。
這個研究所正在進行得實驗,就是在做設備的小型化,將整套生產設備的重量,壓縮到一個適合的程度。
因為這套設備要應用到太空領域中,在某些特殊的環境下,就需要做到設備的小型化。
假設要安裝在宇宙飛船上,那宇宙飛船的整體有效載荷,就決定了設備的重量上限。
就以當前最常使用的祝融級飛船來說,該飛船的有效載荷在3000~6000噸左右。
如果要在祝融級上使用,那設備的整體重量,最好控制在300噸以下。
而這個研究所正在測試的設備,總重量就被控制在127噸左右,加上各種添加劑和耗材,大概在286噸左右。
不過作為主要原材料的碳粉和水,并沒有被列入總重量之中。
一方面是考慮到這兩種原材料,需要大量消耗;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這兩種原材料,在很多星球上的豐度相對比較高,可以實現就地采集。
這臺設備現階段仍然超大。
按照航天部最新的規劃,新一代宇宙飛船“共工級”,滿載將達到史無前例的8.6萬噸。
共工級宇宙飛船,不僅僅可以飛行,上面還有一套旋轉擬重力系統,在共工級的中間,就是一個巨大的“摩天輪”。
在旋轉輪艙內,可以模擬藍星的重力強度,讓宇航員可以長期在飛船上工作生活。
之所以設計共工級宇宙飛船,自然是當前的太陽系內開拓工作中,出現了一個新的瓶頸。
藍星與金星、火星之間的航行,差不多是當前的極限了,每一次來回的單程,都需要3~18個月。
如果是前往更加遙遠的木星、土星和太陽系外層區域,那需要的時間會更加長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