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出兵討伐董卓,一要兵馬,二要糧草,三要裝備。 孫堅本來就有討伐董卓的想法,再加上義弟徐天帶頭討伐董卓,盡管糧草不足,仍然堅定出兵的念頭。 遠在遼西與烏桓交戰的白馬將軍公孫瓚,也收到了徐天的討董檄文。 “玄德,董卓霸占洛陽,控制天子,我欲發兵討董,你是否要一同前往?” 公孫瓚的盔甲沾滿烏桓騎兵的鮮血。 公孫瓚對烏桓部落極其厭惡,雙方大小戰斗幾十次,烏桓人對公孫瓚以及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極為畏懼。 “備愿隨將軍南下。只是我們離開遼西,烏桓部落定會卷土重來。” “防備烏桓之事,交給州牧大人即可,如果州牧大人無法抵御烏桓,那么只是徒有虛名而已。” 公孫瓚決定讓幽州牧劉虞與烏桓部落交戰,試探一下幽州牧劉虞的軍事能力。 整個幽州,目前最能打的漢軍莫過于公孫瓚軍團,公孫瓚在幽州,相當于徐天在冀州的地位,都是太守級別的惡霸,不給州牧面子。 但公孫瓚不知道劉虞的具體能力,正好用烏桓人來試探劉虞。 如果劉虞的表現不夠強勢,公孫瓚可能有二心。 徐州,徐州牧陶謙,以曹豹為主將,聯合泰山賊臧霸、孫觀,徐州第一玩家蘇半城,擊敗徐州黃巾軍張闿。 陶謙其實是一個有能力的州牧,并非軟弱的老好人,在拉攏徐州世家的同時,招攬了張闿、笮融等小人,與泰山賊也有來往。 徐州戰場,徐州黃巾軍橫尸遍野,黃巾軍將領張闿向陶謙投降。 曹豹帶著張闿來見陶謙:“徐州黃巾軍潰兵,除投降者外,余眾去了青州。” “黃巾軍既然去了青州,那么與我們徐州無關。” 陶謙鎮壓徐州黃巾軍,對流竄至青州的黃巾軍熟視無睹。 蘇半城與陶謙合作,他作為玩家,已經預計到青州醞釀的危機。 黃巾起義雖然失敗了,但黃巾軍并沒有因為張角三兄弟之死,徹底消失。 失敗的冀州黃巾軍、徐州黃巾軍、兗州黃巾軍,向青州轉移,而青州刺史,無力鎮壓青州黃巾軍。 青州正在醞釀黃巾起義之后,又一輪起義。 歷史上,曹操組建的三十萬青州軍,便來自于青州黃巾軍。 “如果收服青州黃巾,可以壯大勢力,但前提是擁有擊敗青州黃巾的實力……” 蘇半城在考慮鎮壓青州黃巾軍。 不少漢末諸侯,依靠收服各地的農民起義軍、山賊、山越、南蠻,壯大自己的實力。 現在的青州,已經聚集了幾百萬黃巾軍,數量還在快速攀升,就像是一個隨時會爆炸的火藥桶。 如果有能力收編青州黃巾軍,可得精銳百萬,如果不能收編,那么說不定會被密密麻麻的黃巾軍淹沒。 陶謙對蘇半城說道:“驍騎將軍徐子云傳檄各州各郡,討伐董卓,我欲興兵前往,以曹豹為主將,你為副將,不知你意下如何?” “半城愿往。” 蘇半城在考慮鎮壓黃巾軍之前,同意前去會一會十八路諸侯。 十八路諸侯,再加上有一群玩家興風作浪,估計比演義更加熱鬧。 …… 剛剛控制洛陽的董卓得知檄文內容,險些氣出一口老血。 董卓承認自己不是一個好人,也想要做出檄文中所描述的內容,但董卓還沒有真正動手啊! 什么穢亂宮廷,董卓還沒做呢! 徐天已經給董卓扣上了罪名,號召關東群雄,討伐董卓,搶先曹操一步。 “當日怎么就不殺了徐子云那廝!” 董卓撕碎檄文,后悔當初與徐天討伐西涼叛軍時,沒有殺了當時還不怎么起眼的徐天。 四世三公的袁紹還沒有動靜,徐天已經迫不及待號召十八路諸侯。 “李傕,你統帥三千飛熊軍、一萬西涼鐵騎、五萬輕騎兵,攻取虎牢關,據關而守。” “末將領命!” 李傕立即統領高階兵種飛熊軍、西涼鐵騎,與一隊西涼輕騎兵,直取虎牢關。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