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剖心-《東宮錦字錄》
第(2/3)頁
明瀾頷首應(yīng)道:“是?!?
一道意味深長的視線落在明瀾身上,明燎唇角微揚(yáng):“既然如此,就散了吧。”
明瀾起身之時,正對上明燎的目光,二人眼里皆有探究,又在同一瞬消失不見。
待明瀾離開,姜云若有所思地開口:“他不想與秦家合作?”
這件事本可以讓秦貴妃來查,以她的靈妃的關(guān)系,說這個話,自然比姜云合適。但聽明瀾的意思,他甚至不想將事實真相告訴他的母親。
明燎嗤道:“自然。將此事告知你我,陛下不會怪罪,甚至要贊他顧全大局。透露給秦家,則是另一回事?!?
與皇帝打交道,不能一味地聽話。有些他不方便做的事,總需要有人主動代他完成。
若問誰與幕后之人糾纏最深,那當(dāng)然是身在局中的明燎和姜云。事后追查只能查到被人處理干凈的細(xì)枝末節(jié),若想找出真相,最好的辦法是,守株待兔。
他們不可能得到名正言順的調(diào)查機(jī)會,因此,皇帝也絕不會授意東宮暗中準(zhǔn)備。
但他們應(yīng)當(dāng)有所作為。他們應(yīng)該料敵于先,而后以逸待勞,等對方再次現(xiàn)身。
明瀾將此間隱情一一詳述,雖違背了皇帝的命令,卻符合他的真實心意。
所以,此事就更加耐人尋味。
“襄王這一計,倒也著實隱晦。”姜云慢慢說道,“將消息告知靈妃,不識大體的,就是我們?!?
兩人都知道明瀾是有意而為,但他的手段合情合理、無聲無息,待皇帝怪罪下來,大可推說為一時疏忽。至于明燎和姜云,縱然襄王有所紕漏,但作為太子和太子妃,又豈能武斷地輕信?
他們應(yīng)有所悟,有所察,焉可用他人之過推卸責(zé)任?
再者說來,明燎是太子,將心思使在皇帝的宮眷身上,稱得上是大忌諱。誰不知道靈妃身邊會有線索,但正如明瀾不愿插手一樣,明燎也不該置身其中。
明瀾心里如同明鏡,卻給他們留下這一小小的陷阱。
堪破他的算計,此事就該結(jié)束。兩人本該返回東宮,姜云卻忽然攔下明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