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太子殿下。” 在劍南的這三年,謝景瑜倒是意外獲得了一個忠心的幕僚——葉離。 葉離本是隸屬于劍南某縣城的一個通判,胸有大志但懷才不遇。 直到謝景瑜遇到了他。 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葉離應該是謝景瑜的救命恩人才對。 雖然謝景瑜每個月都網宮中遞信說自己一切平安,但是謝景珩既然存著害謝景瑜的心,謝景瑜怎么可能真的那么平安? 首先謝景珩派來的刺客就讓謝景瑜數次身處險境。 有一次,謝景瑜差點就死掉了。 如果不是葉離恰到好處地出現,謝景瑜現在還不知道在哪里呢。 葉離道,“聽說皇后娘娘有想要找太子妃的意思,大皇子殿下現在正打聽著皇后娘娘究竟屬意哪家。” 謝景瑜冷笑一聲。 謝景珩這是怕他找一個家世強大的太子妃,從而使謝景瑜變得更加難對付。 “他還沒放棄啊。” 謝景珩想要殺他,但是錯過了最佳時機,他如今回了京城,謝景珩想要做手腳的難度無異于登天。 何況,既然三年以來謝景珩都沒能殺得了他,之后更是不可能。 “孤忍了三年。” 葉離心里清楚自己眼前的這位主兒可不是那么好對付的,但是這三年以來,謝景珩處處不留余地,謝景瑜卻從來沒有反擊過。 葉離知道,謝景瑜絕不是以德報怨的人。 那么只剩下一種可能性,謝景瑜在等待著最好的時機,將謝景珩一擊斃命。 謝景瑜好心情地瞇起眼,“對了,葉離,他當初是怎么對我來著?” * 三天以后。 御史大夫上書彈劾謝景珩,說自己接收到舉報,謝景珩作為一個皇子卻流連于青樓花巷這種地方,作風不正。 謝景瑜和謝景珩不同,他一直恪守己身。 但是謝景珩一直以來作風卻不是那么的正。 謝景珩流連花巷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在江南那等富饒的地方,享受方面只多不少。更何況謝景珩前往江南的時候,并沒有帶上王妃。 江南的花船,就是謝景珩最愛去的地方。 在回京之后,謝景珩想念在江南時的風光,便偷偷去那些花街柳巷。 這些情報都是很容易打聽到的,只要稍微注意一下謝景珩的動向就能知道。 謝景珩面色發黑。 在朝堂上因為這種事情被彈劾,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 就在此刻,謝景瑜就忽然站了出來,“御史大夫莫不是看錯了人。賢王與賢王妃向來感情和睦、琴瑟和鳴,怎么可能會做出這種事?” 謝景珩驚訝地看著謝景瑜,他本來以為御史大夫忽然彈劾自己,定然是謝景瑜搞的鬼把戲。 現在看來,竟然不是他嗎? 御史大夫還想說什么,但是被謝景瑜打斷,“御史大夫既然是接到舉報,未免有一些嫉妒賢王的小人故意栽贓于賢王,若是大人想要彈劾,那也得拿出證據來。” 謝景瑜這般為謝景珩講話,讓眾人不由暗自吃驚。 都說大皇子與太子殿下暗暗較勁,搶奪皇位。但現在看來,真相并不如表面上看過去的那樣。 謝予琛看著這一幕,默默露出一個笑容。 ——謝景瑜真的長大了。 * 只能說謝景珩還不夠了解謝景瑜。 在江南三年,謝景珩派出了很多刺客刺殺謝景瑜,也設了很多局想讓謝景瑜回不了京城。就算回了京城,謝景瑜也無法安然地做他的太子。 但謝景瑜就像一條泥鰍,每次謝景珩都讓他跑走了。 其實謝景珩做的局并不是天衣無縫,相反漏洞很多。謝景珩就不信謝景瑜不知道幕后黑手就是自己。 但是三年以來,謝景瑜只是在盡力規避著危機,而并沒有做出真正的反擊。 要說謝景珩也真是天真,竟然輕易相信了謝景瑜真的是以德報怨的那類人。 謝景瑜怎么可能以德報怨呢? 他從小都是有冤報冤,有仇報仇。 更何況謝景珩害他至此,以謝景瑜的報復心理,絕不可能輕易揭過這一面。 他要的是謝景珩再也站不起來。 朝堂上發生的事情果然降低了謝景珩的警惕心,反正青樓的老鴇是絕對不會暴露他的。 而且,沒有背后的勢力支持,御史大夫的手伸不到這么長。 假如御史大夫真的找到了證據,那也只可能是路人的證詞。 到時候謝景珩只需要說,那些人做假證就可以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