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北伐肯定是不能北伐的,趙構直接就把這個選項給排除掉了,金國不來打他他就千恩萬謝了,他又怎么可能自己主動去找茬兒呢? 但是如果不能做出一點反應順應朝野內外的強硬潮流,他這個皇帝怕就是要成為眾矢之的了。 眾怒難犯。 面對眾怒,趙構難免也有點心虛。 于是他再次召集了重臣對此事做最后的商定。 問題的難點在于不出兵,就會給完顏亮南侵的借口,如果光復軍能扛住這波進攻,那么南宋當然是最安全的,出兵與否都不重要。 但是如果光復軍只是一灘爛泥,被完顏亮一推就倒,那么南宋就會非常危險,因為完顏亮帶著“百萬大軍”可以順勢南下,威脅南宋的江淮防線。 所以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光復軍夠不夠硬。 本來聽說光復軍屢次擊敗金兵,大佬們對光復軍的評價還算不錯,結果連著兩次內亂,換了兩個領導人,這種評價瞬間急轉直下。 南宋的精英們都認為光復軍內部出了大問題,怕是根本扛不住金國的進攻,很有可能會被一波帶走,然后完顏亮飲馬淮河…… 可陳康伯并不在乎。 “不管光復軍是不是烏合之眾,這份國書都是極其無禮的!我大宋對金國稱臣十數年,已經有損國格,到了這個地步難道還要被金國侮辱、鄙視嗎?主辱臣死,陛下如果受辱,請治臣死罪!” 陳康伯向趙構深深一禮,表達了自己寧折不彎的態度,對趙構進一步施壓。 趙構十分無奈,于是看向了湯思退,指望湯思退說點什么。 可當前局勢下,湯思退是真的不敢說出平常的那些言論。 平時也就罷了,現在再這么說,就是撞在了主戰派的槍口上,自己找死。 他真的怕從這里出去之后被陳康伯一頓編排,從此名聲就臭掉了,到時候外面的人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他淹死。 他也不能完全無視民間評價,那對他而言還是有點意義的。 于是湯思退斟酌再三,還是做出了表態。 “臣以為,金主此為實在是太過分,太辱沒大宋國格,辱沒陛下的威嚴,如果咱們真的出兵助戰,恐怕會引起巨大的爭議,所以老臣以為,出兵,是萬萬不可。” 湯思退都反對了,趙構于是徹底死了出兵助戰換取一個安全保障的心思。 但是他依然需要安全感,需要強烈的安全感,否則他會十分痛苦。 “如果不出兵,被金主抓住了把柄,光復軍再崩潰,金主百萬大軍飲馬淮河,對大宋來說,豈不是亡國之危?” 陳康伯立刻反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