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六十一 拔劍四顧心茫然-《啟明1158》
第(2/3)頁
然而遭逢亂世,就要被戳穿意志不堅定的本性了。
趙昚即位之初,正是完顏亮南侵失敗、金國內亂的大好時機,當時很多人都覺得軟柿子好捏,于是宋廷決定反擊。
四川吳璘響應朝廷號召出兵北伐取得很大戰果,光復陜西諸多州縣,給金軍以很大的打擊。
但是后來趙構退位,趙昚登基,他聽信朝臣言語要求吳璘撤兵,吳璘在萬般無奈之下選擇了撤兵,失去了全部的戰果和輜重,還損失了很多兵馬,川蜀宋軍實力大衰。
當時吳璘有部將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吳璘考量到新君登基,如果自己不給面子強行出兵,下場未必會比岳飛好,為防止猜忌,吳璘下令退兵,舍棄了諸多戰果。
可想而知,要是吳璘不尊君命強行出兵,又會是個什么樣的下場。
如此猛將面對朝政局勢和皇帝的要求也是無可奈何。
趙昚沒有趙構的心理陰影,他不害怕金國,但是他也沒有突破趙構為南宋設下的國家上限。
南宋還是南宋,沒有變化。
所以基本上可以判定趙昚的能力最多與趙構持平,并沒有超越趙構。
只是一個人還能抬頭,另一個人抬不了頭而已,而這對南宋來說沒有意義。
此時此刻,光復軍已經控制了山東、河北、河東、河南、燕云、遼東、西京等地,除了關中之外,基本上全據金國領土,控制縣域達五百五十二個,已經是一個龐然大物了。
只是因為還沒有正式建國,名義上還是造反武裝團體,所以沒有給人以巨大的壓迫感。
但是如果有人覺得這就意味著光復軍沒有強大的壓迫感,那未免也太小看光復軍和蘇某人了。
但是不管怎么說,在趙構正式退位、趙昚正式登位之前,南宋都不存在撕毀和約北上進犯的可能性,就算趙構退位了,對于趙昚來說,趙構也是他跨不過去的那道坎兒。
南宋這一塊的軍事威脅基本為零。
這就給了蘇詠霖一個完美的錘死金國取而代之的契機。
掌控這個契機,蘇詠霖就可以吞并關中,增強實力,整頓內政,正式建國,然后拉開覆滅西夏和南宋的序幕。
真的,有些時候蘇詠霖也在想,這個時代真的很奇妙,幾個割據政權因為各自的內外部因素而集體拉胯,集體步入了比爛環節,誰比誰更爛成為了他們的主旋律。
這個時候,只要出現一個敢于打破僵局不為自己主動設障的政權,就能夠在這個局面內打破平衡,把這一群互相比爛的政權吊起來打。
而更有趣的是,這些互相比爛的政權基本上都不具備強大的戰略進攻能力,彼此的軍事人才都在無盡的比爛和內耗之中消亡殆盡,以至于后來熱愛戰爭藝術的蒙古人編寫史書的時候,看到宋金戰爭史料,都要仰天長嘆——你們他媽的到底會不會打仗?
那么大的國家,那么大的人口體量,那么強的綜合國力,卻沒有一個能夠打破僵局的軍事人才。
十二世紀下半葉的東亞大區,真的是一個奇妙的狀態啊。
以至于蘇某人一朝奮起覆滅金國之后,居然有了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感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