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元宵節期間,宋人往往喜歡用煙火助興,宮中、民間都放煙火,吸引游人仕女。 宋人慶祝節日的煙火爆竹種類繁多,有西瓜炮、采蓮舫、賽明月等二十多種煙火炮仗,夜間燃放,絢麗多彩,叫人眼花繚亂,好不快活。 除了煙火爆竹,更有社火游街、唱歌跳舞、耍雜技等文藝活動在臨安城大街上的某處開演,引得游人紛紛側目,演到精彩處無不大聲叫好。 這里頭最有意思的莫過于【舞鮑老】,舞鮑老是一種頭戴面具的舞蹈,動作模仿傀儡,滑稽可笑,可以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很快推廣開來,參加者非常之多。 辛棄疾跟著密探前往舞鮑老的臺子前,跟著周圍群眾圍觀臺上滑稽演員們的滑稽表演,看著那滑稽的動作,和各種各樣滑稽的聲音,不由自主的便會被逗笑。 一笑便是大家一起笑,一陣哄笑,氣氛熱烈,歡快不已,辛棄疾也跟著人群一起拍手鼓掌,放聲大笑。 下里巴人有下里巴人的快樂,文人雅士也有文人雅士的風流,文人雅士們在元宵節更喜歡猜燈謎活動。 一盞一盞亮堂堂的燈籠下貼著有趣的燈謎,文人雅士帶著女眷,解開一個個燈謎,在女眷面前盡情展現自己的才學和風度,至于猜中之后那小小的禮品,權當是助興的添頭。 比起這些,元宵節最值得一看的、為整個節日提供最大程度氛圍的,當屬花燈。 花燈的燈光點亮了夜幕降臨之后的街市,讓人們即使沒有陽光也可以自由行走,整個臨安城那么大范圍的燈光,一夜下來,不知要燃盡多少燈籠、蠟燭。 宋代花燈制作工藝較之前朝大大提升,燈具革命帶來的是日常生活的巨大變革。 除了尋常各式彩燈,宋元宵節常見的還有燈山,即在棚上張燈結彩堆疊成山林,上面繪著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傳說故事,遠遠望去如夢如幻,近觀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民間如此熱鬧,趙宋皇室當然也要奉行與民同樂的祖訓,快快樂樂的參與到這盛大的節日之中。 作為最高技術力擁有者的趙宋皇室在皇宮內搭起的燈山自然更為奇特,還創造出了我國最早的人工噴泉。 趙宋皇室搭建的燈山上的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手指能自動噴出五道水,夜色之下,明亮燈光之中,五道水流噴涌而出,晶瑩剔透,宛若神跡,此情此景,如何不讓宮中貴人們沉醉其中呢? 趙家皇帝觀燈的儀式稱為踏五花。 正月十四這天,趙家皇帝要帶著文武百官先去五岳觀的迎祥池。到了燈山,皇帝的御攆要圍繞燈山轉一圈,倒著觀燈,所以叫踏五花。 然后皇帝要在御樓的東西角樓宴請近臣,此時節,宮門內外都被裝扮成了燈的海洋,明亮無比,不僅讓近臣觀看,還放任民眾自由觀看,彰顯皇家氣度。 平日里高不可攀的皇帝只有在這一日變得無比親民,甚至會特意登上城樓,與近在咫尺之間的百姓們見面,任由百姓們瞻仰皇帝的容顏。 每到此時,觀看皇帝容顏的百姓總是特別的多,宮城之下幾乎沒有人們落腳之地,乃至于盛事散去之后,很多人都是被人流擠著離開此處,腳不沾地。 最后有些人丟了鞋子,有些人丟了帽子,有些人衣衫不整,叫人看了還以為做了什么茍且之事,相當滑稽。 辛棄疾對趙宋皇室不感興趣,對趙構也不感興趣,他不想去看趙構那張惹人生厭的老臉,他就去了眾安橋邊上的美食一條街。 此時此刻,這里也是人山人海,街道兩旁的燈火較之其他商業街要更加密集、明亮一些,使得街道上亮如白晝。 辛棄疾便帶著護衛們擠入了這人山人海之中,看著街邊誘人的美食,聞著誘人的香氣,腹中饞蟲當即開始造反。 辛棄疾忍不住了,開始掏錢消費。 撒子香脆,來一份嚼嚼。 酥黃獨味美而鮮,不可不嘗。 十色花花糖甜美可口,哪能不吃? 澄沙糕軟糯香甜,豈能錯過? 蒸餅香氣撲鼻,我的最愛。 八寶飯入口即化香甜宜人,不吃不是人! 辛棄疾這旺盛的購買欲望和食欲讓密探看傻了,但是看了看辛棄疾高大的身材和健碩的身軀,他忽然感覺辛棄疾那么能吃也不是不能理解。 那么強壯的身軀要是不吃多一些,怎么扛得住巨大的消耗呢? 辛棄疾完全釋放自己的食欲的同時,跟著一起來的護衛們也在辛棄疾的允許之下開始了大吃特吃,連帶著密探也覺得前所未有的饑餓,這些早就吃遍的美食忽然間又變得可愛起來。 那就吃它一頓好了。 于是密探也化身食中餓鬼,大快朵頤起來。 辛棄疾吃下最后一口八寶飯,覺得口中甜膩,咂咂嘴,便看見街邊有賣羊脂韭餅的。 此時他雖然感覺肚子已經飽了,但是嘴巴還想吃,雖然覺得晚上吃太多不好,可是見著如此盛況,不大吃一頓似乎對不起這一次南下。 想了想,覺得也是難得,來都來了,何苦壓抑自己? 于是他就決定再來一份羊脂韭餅中和一下口中甜膩。 羊脂韭餅一口咬進嘴里,正準備感嘆這份濃濃的油香,忽然間又看到了賣油燜雞腿的,那黃燦燦油油的油燜雞腿在燈光的映照之下居然能發光,看的辛棄疾兩眼發直。 好久沒吃雞肉了,那就……吃一只? 于是辛棄疾花錢包了兩只雞腿,也給部下們一人買了兩只雞腿,然后一口羊脂韭餅搭配一口雞肉,滿嘴油光,雖不甚雅觀,倒也省去了冬日里嘴唇干裂之苦。 走了一會兒,辛棄疾覺得累了,也覺得口中干渴,正好瞅見街邊有一賣鮮魚湯的行腳攤子,便帶著六個隨從賣了六碗魚湯。 六人圍著一張矮腳桌子坐了下來,一邊吃手上的東西,一邊喝鮮美的魚湯,好不快活。 在這行腳攤子內喝魚湯的人還有另外兩桌,辛棄疾邊吃邊喝,邊聽著這兩桌人的談笑風生。 似乎是清河坊街邊某家陳姓男主人死性不改,賊心不死,盡管被多次收拾,依然偷家里的錢去花月樓吃花酒,玩女人,被家中管事婆娘知道了,于是舉著搟面杖追著他打了一整條街。 好家伙,那叫一個驚心動魄,陳家男主人身材瘦小,妻子卻人高馬大頗為彪悍,舉著搟面杖追著打,打的陳家主人鬼哭狼嚎。 街邊街坊笑看風云,看到興起處,大聲叫好者有之,搖頭苦笑者有之,出謀劃策指明方向者有之,張羅著給陳家男主人找接骨大夫者亦有之,沒心沒肺的孩童都以為這是好玩的游戲,拍手叫好,樂不可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