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零四 物價飛漲的臨安城-《啟明1158》
第(2/3)頁
鹽稅是南宋非常重要的財政收入,也是人生存所必須需要的物資,官員們沒有想到明軍水師居然開始對鹽場進行打擊。
而且既然他們對嘉興府的鹽場進行打擊,難說不會對其他地區(qū)的鹽場進行打擊,要是沿海地區(qū)的主要鹽場都被明軍打擊控制了,那么南宋就會面臨極為嚴重的鹽慌。
四川雖然有井鹽,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啊!
這還不是唯一的壞消息,還有壞消息。
明軍水師封鎖了蘇州洋,全面攔截從世界各地來往臨安的船只,將船只奪取,船上人等全部驅(qū)趕到岸上,引發(fā)了一陣難民潮。
他們失去了生計,損失慘重,向地方上的南宋官府求助,官府頭大如斗,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于是只能把鍋往臨安甩。
可是臨安自己也非常困難。
從明軍控制蘇州洋開始,已經(jīng)好些日子沒有一艘攜帶物資的船只可以從蘇州洋抵達臨安了,臨安城內(nèi)正在面臨較為嚴重的物資短缺,并且短時間內(nèi)看不到解決的方法。
而這種情況所直接導(dǎo)致的后果,就是臨安城內(nèi)很多東西開始漲價。
因為這股漲價浪潮,有些奸商試圖抓住機會發(fā)國難財,明明并不缺乏來源,卻一起跟著漲價。
首先上漲的是糧價。
對于封建王朝來說,不管什么時候,只要出現(xiàn)動亂或者什么不安分因素,糧價總是第一個上漲,就像是壞時代的前兆一樣,只要糧價上漲,動亂就會立刻出現(xiàn)。
這一次也一樣,蘇州洋被封鎖的消息傳來,臨安糧價應(yīng)聲上漲。
明明臨安的糧食大部分并不是靠著海運抵達的,陸運水運才是大頭,但是不要緊,嗅到了商機的奸商們還是第一時間集體上調(diào)了糧價,開始催動市場恐慌,想著趁亂發(fā)一波國難財。
這些糧商往往有自己的渠道,知道明軍暫時不能真正威脅臨安城,知道臨安城還是安全的,但是臨安人一定會恐慌,不趁此機會賺一筆,還要等到什么時候?
糧商們開始行動,市場開始波動,民間開始不穩(wěn),搶購糧食的浪潮開始出現(xiàn)。
其他商戶眼看著糧商發(fā)財,自然也不甘示弱,立刻也開始了漲價行動。
比如油價,比如布價、比如碳價,臨安市場上的物價就跟賽跑選手聽見發(fā)令槍響似的,一聲令下全線上漲,一個個爭先恐后,就怕自己吃虧。
很多生活物資上午去還是幾文錢一斤,下午去就變成了十幾文錢一斤,價格的上漲勢頭那叫一個銷魂奪命。
價格漲上去了,臨安居民受苦了。
臨安居民一天平均能掙一百文錢,看起來不少,但基本上就是月光族,掙的錢和花的錢一樣多,沒什么存款,也沒辦法存款,物價平穩(wěn)的時代尚且能換取溫飽,物價一旦出現(xiàn)波動,他們的生活就難以為繼。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