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看著明軍一箱一箱地把城內倉儲中的糧食、布匹、犒軍銅錢、牲畜、酒水、軍械等等全部搬走,他感覺自己的心都在滴血。 這一波南宋失血嚴重,損失的財富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得到補全,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五年之內完全不可能。 光是被明軍摧毀殲滅的江淮戰區和禁軍的十幾萬軍隊都不知道要花多少功夫才能重建了。 好在明軍行動迅速,說撤退就撤退,能帶走的東西帶走之后,一點也不拖泥帶水。 五月十七日,最后一支明軍船隊帶著最后一批明軍軍事人員離開了江南,踏上了淮南東路的土地,就此結束了此番的南征,明宋第一次戰爭就此告一段落。 湯思退和隨行南宋官員則攜帶皇帝的割地詔書前往淮南東路各州府,將割地命令傳達。 所有南宋官員、吏員限期離開淮南東路,不管是不是本地人,全部離開,淮南東路范圍內不準有一個南宋官吏。 對此湯思退倒是覺得奇怪。 以往割地驅逐人員都是逮著官員驅逐,很少波及吏員的,因為吏員大多數都是本地人,離開他們,統治起來頗為不便。 但是明國方面卻注明連吏員都要被驅逐,不知道是什么想法,亦或是自己有充足的人手可以出任地方職位? 雖然奇怪,但是這些事情也和湯思退關系不大了,他管不著,也不想管,這種事情自然由明軍自己負責解決,愿意走的不愿意走的都要明軍負責趕走。 隨著割地詔書和明軍駐軍的抵達,淮南東路各州府逐漸歸屬明國行政建制,楚州、高郵軍、泰州、通州、盱眙軍、揚州、滁州、真州等八地相繼歸附,沒有什么意外的情況發生。 硬是要說有什么意外的,那大概也就是揚州城宋軍守軍面對皇帝的割地詔書感到萬分的痛苦和不理解。 “臣等尚且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等到臣等都戰死,再降不遲啊!!!!” 自劉錡死后一直堅守揚州不投降的王方痛苦萬分,碰著割地詔書跪在地上痛哭流涕,連站都站不起來。 老實說,王方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自揚州城被反向包圍了之后,他多次帶兵出城襲擾,試圖用沙包填充河溝,為城內軍兵填一條路出來,進而威脅明軍的后勤糧道。 但是明軍火力兇猛,大火箭雷神炮不斷地發射、轟擊,把宋軍炸的灰頭土臉,于是王方面對明軍的兇猛火力始終不能成功。 盡管如此,王方也多次沖擊明軍封鎖線,白天打,晚上也打,弄的明軍頗有些疲于奔命的情況,后來由凌子石組織明軍使用白天黑夜兩班倒的方式才重新把握了主動權。 揚州城內的存糧看起來確實很多,明軍包圍揚州一個半月,揚州巍然不動,城內不亂,說明糧食并不缺乏,繼續打下去,就算明軍主力壓上進行攻擊,怕也是沒那么容易的。 所以趙昚的割地詔書就非常重要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