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二十九 蘇詠霖并不關注商業-《啟明1158》
第(3/3)頁
就算這筆錢歸了蘇詠霖,蘇詠霖暫時也沒有吞下這筆錢的底氣,因為明國的生產體系還沒有到那個地步,貿然引入大筆資金,只會引起通貨膨脹和商業的不健康發展,會導致商業和農業爭奪勞動力,破壞國家穩定。
所以很顯然的,在蘇詠霖的刻意控制下,明帝國至今為止都不具備強大的商業力量,唯一可以說道說道的還是不能放在臺面上來說的私鹽貿易。
這一環節明帝國對宋國是占盡優勢,賺了很多錢。
而在其他商業環節,因為唐宋以來的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明帝國控制的北方領土很難在商業方面占據上風,很多宋國擁有的精巧商品都是明帝國無法生產制造的。
但是話又說回來,建國初期,蘇詠霖并不太關注商業發展,他所關注的無非是關乎國家安全的重要產品和技術的把持和發展。
比如糧食生產,比如冶鐵工業,比如大規模養馬,這是關乎到國家存亡和軍隊戰斗力的關鍵所在,當然值得他投入大筆資金去發展。
至于其他的商業,基本上都是繼承自金國時期的遺留,沒有專門特意扶持過。
沒有專門的扶持加上技術難題,大明國在商業領域的競爭當然不如南宋。
一如金國在海上貿易方面不如南宋一樣。
不僅是蘇詠霖暫時不想,明國也很難從南宋那邊把海上貿易份額全部搶到手里,除非發動戰爭徹底滅宋,取而代之。
不過短時間內蘇詠霖也沒有滅宋的打算和準備。
話雖如此,明帝國也不是沒有自己的拳頭產品。
除了人參鹿茸一類比較有名氣的補身體的珍貴藥材和皮毛之類的產品之外,明帝國最拿的出手的莫過于優秀的戰馬和優質的軍械。
這要是能找到合適的買家搞軍械貿易,蘇詠霖倒也愿意賺一筆錢,因為這方面的投入和收入是真的可以用來再生產,催促冶鐵工業加速發展的。
而且除了不可名說的罪惡貿易,還有啥玩意兒比軍械貿易賺錢啊?
不過話又說回來,說到海上貿易,蘇詠霖就不得不想起來日本了。
————————
ps:月末雙倍月票的最后一天了,大家還有月票沒用完的話拜托投給我咯~~~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