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光天化日之下,光潔溜溜,在光滑的馬背上,劉長恭做著愉快的事情,不亦樂乎。 當宋軍騎兵快速奔襲而至的時候,劉長恭根本沒反應過來,直接就光著身子被一箭射死,隨行人等全部被殺。 宋軍隨后快速奔襲宜春縣城,大破劉長恭麾下的霸王軍,使其全軍覆沒。 劉長恭的部眾加上拖家帶口的部分約四萬人,全都沒反應過來,也沒有什么組織和抵抗的準備,被宋軍突襲之后全體大亂,自相殘殺而死的比被宋軍殺死的要多得多。 宜春縣城就此被宋將趙撙收復,吳拱隨后趕來,整頓軍隊,收拾殘局,將劉長恭殘部的軍官全部斬首,家屬全部殺死,剩下殘兵編入軍隊之中為己用。 接著就放縱士兵在宜春燒殺搶掠一通。 因為是背叛大宋的城池,所以怎么燒殺搶掠都不為過,而且長途奔襲下來,士兵積累了很大的壓力,急切的需要釋放自己心中的欲望,否則就不好帶兵了。 作為吳玠的長子,吳拱自幼跟隨父親在軍營里長大,深切的知道帶兵是一門藝術,不僅要嚴刑峻法約束軍紀,更要懂得滿足士兵的欲望。 適當的嚴格,適當的寬松,一嚴一寬之間,才能讓士兵提高忠誠度,愿意聽從將軍的指揮,才能提高士兵的士氣,才能打勝仗,才能最終獲得功名利祿。 萬載縣太小,沒幾個人,士兵的欲望沒有得到發泄,所以情緒不好,軍隊里的氛圍也不好,吳拱明確的感覺到了。 而宜春縣人比較多,更有利于士兵發泄,于是吳拱一聲令下,允許士兵們在宜春肆意妄為,想怎么燒殺搶掠都可以。 積累了很多負面情緒的宋軍士兵大吼大叫著沖入了宜春縣內,為所欲為,等一天之后,大軍留下一地狼藉,向分宜縣前進。 此時此刻,分宜縣的起義軍已經知道了宋軍毀滅宜春縣大軍的事情了,他們非常恐懼,一邊派人傳遞消息給南昌,一邊激烈的商討戰斗還是不戰斗。 因為分宜縣只有不到一千的起義軍,他們感覺留下來跟宋軍打仗等于白給,于是果斷逃跑了。 趙撙帶領先鋒軍趕到分宜縣的時候,不費吹灰之力就占據了分宜縣。 于是分宜縣得到了保全。 不抵抗就選擇投降的城池不可以燒殺搶掠,要優待,要約束軍紀,避免今后每一座城池都選擇拼死抵抗,這條規矩吳拱也是深深的理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