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不過張浚轉念一想,想到了戚方是張俊舊部,張俊又是太上皇趙構的親信,在趙構做皇帝的時候,張俊一系的武將可是大宋朝軍界的絕對權貴,多少人靠著張俊的關系飛黃騰達。 然后呢? 張俊的舊部做出了多少貢獻? 這個戚方雖然是老將了,但是當年也是軍賊出身,屬于出身不行的那一類人,本身的政治立場也是和張俊一樣,靠著張俊的關系走到如今。 作為一個主和派將領,和主戰派的吳氏將領產生矛盾,而自己作為張俊在政治上的對頭,難道還要幫主和派的人說話嗎? 再者說了,太上皇已經不是皇帝了,現在的皇帝是趙昚,不是趙構! 被趙構拋棄的張浚并非全無怨氣,而眼下,提拔他重新回到中央掌握權力的人是趙昚,他理應為趙昚效忠,全心全意為招生考慮,而不是為趙構和他的主和派系考慮。 甚至于現在正是清算主和派系勢力的時候,大力扶持主戰派系,以免將來北伐的時候主和派在后面拖后腿干壞事。 所以該怎么做這件事情,是一目了然的。 張浚于是著手寫了一封手令,斥責戚方,力挺吳拱,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然后這份手令剛剛發出去一天半,一個更加令人感到驚訝的消息就傳來了。 還是吳拱給的消息,吳拱送來第一手消息,說戰場局勢突變,李道所部全軍覆沒,田師中駐地遭到突襲,本人戰死。 大軍儲存在兩座縣城的糧草全部被焚毀,以至于在南昌前線的吳拱猝不及防,就遭遇了后勤被斷絕的窘境。 張浚大驚失色。 李道全軍覆沒? 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宿將,曾經的岳家軍統制官,理應驍勇善戰,怎么會戰敗以至于全軍覆沒? 那可是兩萬軍隊!不是兩萬頭豬! 張浚陷入了無邊的疑惑和焦慮之中。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