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否則怎么能使用這般犀利的雷霆法術? 他們并不把這種新式火器看作是火器, 可能完全不認為火器有這般威力,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火炮和火槍經過這一系列的戰斗之后,終于在明軍中站穩了腳跟,得到了軍方廣泛的認同。 火器部隊在整個明軍的作戰體系之中初露崢嶸,蘇詠霖不計成本的高額投入終于看到了回報。 對于這一切來說,蘇詠霖是相當開心的。 當然,除了神機營大展神威的事情, 還有一個事情也讓他覺得挺開心的。 肖翠來了。 他為復興會婦女工作選擇出來的標桿人物抵達了中都。 洪武四年五月下旬,肖翠在泰安州復興會分部主任焦俊的安排下,來到了中都。 她畢竟只有十六歲, 焦俊不放心她一個人北上, 所以特別安排肖翠跟著一支前往中都押解稅收的隊伍一起北上,別讓她出什么意外。 于是肖翠便得以在五月中旬跟隨這支押解稅收北上的隊伍一起前進。 途中, 肖翠與他們同吃同住, 一起感受了一下她從未體驗過的大明驛站系統,還有經過蘇詠霖改良之后的免費驛站伙食。 不得不說,驛站的伙食在她的感覺上比工場食堂的伙食好吃。 倒不是食材什么的有差距,食材感覺差不多,都是有菜有肉,主食是餅或者麥飯。 和工場不一樣的是工場是單人拿著飯盆打菜打飯,吃完了不夠再加,直到吃飽為止。 場里那些做力氣活的男工都是用海碗吃飯,有些食量大的一頓能吃整整三碗,餓死鬼投胎似的,看著都嚇人。 而這個驛站里則是根據人多人少,一桌兩菜一湯或者三菜一湯,最高配置是四菜一湯。 菜量大,絕對夠一桌七八個人吃。 食材這方面沒差距,該有都有,也沒什么特殊的,就是感覺口味好,味道好吃,吃起來特別香。 十幾歲的小姑娘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本身也是工場里做工的勞動模范,食量自然不低,跟一群大老爺們兒在一起吃飯也能吃的不相上下。 不一會兒,肖翠便就著菜吃掉了三個個頭不小的炊餅,咂咂嘴,覺得自己還能繼續再吃一輪。 押解稅收的隊伍成員都是正兒八經的大明稅卒,剛剛成立不久的大明中央稅務總局所屬,有編制,很多都是曾經的明軍精銳轉業來的,身強體壯食量大,一個賽兩個能吃。 他們瞧見肖翠一個小姑娘小身板居然那么能吃,頗為感興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