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七十四 推進集體農業-《啟明1158》
第(2/3)頁
大明要是能把外貿份額給搶到手,把外貿都給拉到自己這邊,就能以較快的速度推進工業的發展和商業的發展,如此就能給科技發展積累足夠的資金。
所以蘇詠霖在這段時間里也在想著該怎么搶奪外貿份額。
單純用競爭力去搶, 以北方現在正在緩緩恢復的狀態,現在這個農業重于商業工業的情況,除了軍火拿不出什么更有競爭力的產品的狀態, 是無法和南宋方面競爭商品的。
不過好就好在蘇詠霖并沒有什么必要和南宋進行正當競爭, 在商言商這種話是永遠也不會成為鐵律的,只不過是大家的一種美好幻想,尤其是國與國之間。
蘇詠霖甚至想過出動水軍直接攻克南宋各大重要港口城市, 封鎖南宋對外聯絡的水上路線, 直接鎖死它的外貿。
但是蘇詠霖隨后又想了想, 覺得這會造成南宋政局的激烈動蕩,會造成南宋地方的大量叛亂,會極大影響南宋社會的穩定, 會把南宋社會經濟打爛掉, 這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在他的計劃中, 明軍滅宋是摧枯拉朽的, 是一鼓作氣擊潰南宋軍隊主力之后以橫掃千軍的態勢將南宋快速吞并的。
整個作戰過程可能都不需要一年時間,一年之內,他就能把南宋整個吞掉,用最快的速度解決這場戰爭, 最大限度保存南宋的經濟元氣。
如果事前造成南宋社會經濟的巨大損傷,使得南宋陷入處處烽火、處處叛亂的境地,不符合他的利益。
就算是江南西路的趙玉成,現在也已經開始土地方面的工作,開始建設農會和新農村,開始恢復社會生產了。
可想而知的是未來明軍南下,可以得到一個完整的有生產力的不需要怎么投入就能拿來使用的江南西路。
這才是格局。
而一般的造反者根本沒有格局,只是打打殺殺燒燒搶搶,把社會生產摧毀得一塌糊涂,打下來還要投入很大的成本才能有產出, 那就很不合算。
作為一個格局打開的領導人,蘇詠霖一直都認為江南已經是他的領土, 對待他的領土,要溫柔。
所以暫時還不能對南宋下狠手。
算來算去,蘇詠霖感覺目前唯一能推進的就是集體農業了。
因為中國特殊的地理位置, 受兩股大氣流控制的中國氣候大約每五年就會出現一次比較大的自然災害,包括但不限于旱災、水災、雪災等等,總而言之, 這片土地上是多災多難的。
中國的土地沒有南美洲一些國家那種躺著都能豐收的絕佳環境,必須要精耕細作累死累活才能換來果腹的口糧。
這種困難的氣候處境讓中國人自古飽受磨難,卻也鍛煉出了中國古人強大的適應力和不服輸的精神。
上天不給,那就自己創造,一項又一項看似不可思議的人造工程在這片土地上出現,某些特別大的工程甚至可以造福千百年以后的后人。
精耕細作的傳統根植在這片土地上,古人創造出的大量水利工程讓一些看似不可能耕種的土地都能長出糧食。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