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明軍籌備著明天攻城的事情,還有填充護城河以方便直接沖擊城墻的事情,忙的不亦樂乎。 但是同一時刻的臨安城內,絕非人心齊泰山移的狀態,相反,臨安城內充斥著大量并不想開戰的人的哀怨和不滿。 原因無他,因為一則流言忽然間流傳起來, 在極短的時間內傳遍了整個臨安城的上上下下,傳言甚囂塵上。 明國之所以發起對南宋的軍事戰爭,是因為皇帝趙昚和平章軍國事虞允文私下里謀劃破壞明國黃河大壩造成決口的事情敗露,派去執行任務的人被明國人發現了,所以才會引發明國的極度憤怒,于是明軍南下, 遂有此戰。 小道消息還說明國已經向南宋官方通報了開戰理由, 并且要求嚴懲虞允文,趙昚自己也要付出代價, 否則絕不善罷甘休。 但是因為事情牽連到皇帝趙昚,趙昚才下令封鎖消息不讓泄露。 然后要拉著大家一起死,或者說得更準確一點——要大家先為了他而死,然后他再看看情況,看看能不能活下來,能活下來就活下來,活不下來再說。 反正他是皇帝,才不會輕易尋死覓活。 這個消息在臨安城內傳播的效果十分恐怖。 從使節團離開明軍軍營入城之后不過一個時辰,消息就傳的到處都是。 守城官兵、各級軍官、市井百姓、城中小官小吏等等各色人等全都知道了,都在進行極為熱烈的商談,全都對此事關懷備至。 皇帝趙昚很快得知此事,嚇得魂飛魄散,立刻勒令虞允文處理此事。 虞允文倉促間也沒有處理的好辦法, 只能下令禁言,再有敢交流如此內容的人一律斬首,派遣宮廷禁軍五百人作為執法隊,抓了一批一百多人當眾斬殺, 壓住了這股討論勢頭。 然后再辟謠, 說什么這是假的,完全是謠言,陛下和虞允文不可能做這樣的事情,這都是用心險惡之人的險惡行為,謠言止于智者,大家千萬不要相信。 然而越是嚴禁,這種說法在眾人心里就越是根深蒂固,看著被斬首的人,這種說法的可信度在人們心中不斷拔高,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人相信這場戰爭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南宋自己的蓄意挑唆。 因為這個事情的發生,趙昚把怒火撒在了沈該身上。 原因是沈該深知內情,還曾奉命封鎖消息,結果消息泄露,趙昚的處境一下子險惡起來。 沈該多方辯解,說自己并沒有泄露消息,自己和部下們的嘴巴都非常嚴實,絕對沒有任何泄漏消息的行為。 他對天發誓自己沒有。 但是趙昚氣急,哪能聽得進去他的解釋? “你沒有?我看就是你干的!你恨我不答應明國的要求,所以和明國串通,把消息散播出去動搖軍心民心,試圖以此要挾我就范!是不是?!” “官家怎可如此揣測老臣?!” 沈該大驚失色:“老臣對官家忠心耿耿,怎么會做出這種事情?官家怎可懷疑老臣的忠心?” “忠心?是叛逆之心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