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五十三 張栻是復興會員-《啟明1158》
第(2/3)頁
以至于后來張栻帶著岳麓書院的學子們潤臨安的時候還得到了趙昚的特別優待,給了他一個不錯的職位和一份優厚的俸祿。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張栻是復興會員。
張栻不是最早觀看《洪武政論》的人,《洪武政論》傳播進入南宋的時候,他對此尚且不在意。
之后他的一些學生在書院里偷偷摸摸的看這本書并且進行一些私下的討論的時候,他得知了這本書的存在,并且自己也偷偷的看了起來。
越是深入研究理學,越是通過父親和自己的經歷深入了解南宋官場,在閱讀了《洪武政論》之后,對他造成的思想沖擊就越大。
儒門學說之中那些言之鑿鑿的真善美大道理在實際實踐的時候所產生的反差感,張栻算是了解的非常深的一批人之一。
他自己就是士大夫群體當中的一員,所以對這個群體當中的內部情況,他再了解不過了。谷谿
所以當他閱讀了《洪武政論》并且通過一些去過明國的朋友了解到明國真實發生的事情之后,才極為驚訝且絕望的發現南宋相對于明國的落后是全方位的。
各種意義上的腐朽和落后,再加上一群偽善小人從中作祟, 把持權力, 戕害天下, 南宋能打過明國就奇了怪了。
當時, 張栻還是抱著一種【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想法,想著從洪武政論當中找到一些救國的方法,然后總結一下,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總結一套新政,然后上表給趙昚,請求實施新政以對抗明國日益增長的國力。
但是當他把這個想法和他在官場上的一些朋友交流之后,朋友們紛紛勸他不要這樣做,因為《洪武政論》已經被南宋官方定性為是歪理邪說了,不管怎么樣,南宋都會堅決抵制。
張栻對此感到不滿,認為這是一葉障目,明國之所以強大,和《洪武政論》里的內容一定有關系,為什么要掩耳盜鈴呢?
官場上的朋友勸說張栻讓他冷靜一點,大家都知道這件事情,但是上面對此十分反感,所以他們最好還是當做什么都不知道比較好。
張栻無奈,只能生悶氣,然后自顧自的抱著《洪武政論》研究,研究來研究去,在某一天他忽然意識到《洪武政論》和儒學之間是存在一些共通性的。
雙方對于道德,對于人類真善美品質的追求是一致的,且同樣追求一個人人平等的“大同社會”。
大同社會,是儒家學士們從古至今的最高理想追求,是絕對的政治正確,是毋庸置疑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