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要是明國只是沖著關稅來的,那么大家也就忍一時風平浪靜了,就當多出一點錢保個平安。 若他們不是沖著關稅來的,商人們也絕對不會坐以待斃,南宋是靠不住了,那么只能靠自己。 實在不行,那就大家一起潤南洋,潤的遠遠的,讓明軍拿他們沒有任何辦法。 當然, 逃跑的話, 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絕對算不上是什么好事,能夠留下來繼續做生意發財,他們當然更加樂意,現在就是要看明國到底會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 而事實證明,講究社會革命和經濟命脈公有制國營化的明國和他們這些私人到了極點的經濟體是全然不可能相容的。 明國壓根兒就沒有打算和他們妥協、虛與委蛇。 雙方實力差距太大,他們最大的依仗南宋也被廢掉了,現在只是大明爸爸的一條狗。 舉目四望,東亞我最強,天下我最大。 谷捰 一群商人在沒有外部強權援助的情況下試圖用自己的商業手段和國家強力機器對抗,這不是找死嗎? 不趁這個機會把他們吞吃殆盡,還要等到什么時候? 林景春一聲令下,大明財政部下轄各部門精銳齊出,一起向江南發起經濟進軍。 第一步,先把這次戰爭帶來的戰爭紅利吃干抹凈,主要針對目標就是趙宋皇室子弟們所擁有的那些財產,要全部接替掌控。 這是一場火力戰爭之后的經濟戰爭,主要出動“大軍”展開進攻的是財政部麾下的“精兵猛將”們。 他們磨刀霍霍,早就對江南國的優質資產垂涎三尺了。 明國財政部經過這些年的發展,的確可以說是朝廷各大部門里面排行前幾的巨無霸部門,官員吏員數量很多,管控范圍很大,權力和影響也非常大,于是財政部掌門人林景春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 公有制經濟占據國家經濟主要地位這一點是明國的立身之本,打從中都總務局時期開始,就是這樣規定的。 所以這些年隨著明國國力的增長,財政部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控制的國營產業也越來越多。 財政部下轄的國營商業機構都是司局級的部門編制,每一個編制部門都有自己對應的工作門類,專業化程度很高。 比如負責全國所有礦藏資源保管和負責勘探的礦產總局。 比如主管全國所有河流、山川及其木料、石料等等珍貴資源管理的山海池澤總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