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指望這些三四十歲的人打心底里認同明國的國家理念還不如指望母豬上樹,蘇詠霖也沒指望將他們成功改造,所以他的想法是可以給相當的職位,只要不給予實權就可以了。 “吳拱和吳挺都是將門出身,有豐富的軍事知識和實際經驗,我看,可以放到參謀總部里,給個作戰參謀的職位。 至于馬永康,勉強也算是個宰相,在成都期間也竭盡全力做了不少裱糊匠的事情,有政治能力,我看,就把他放到內閣里面,做個國務參贊好了。” 參謀總部雖然有著實際指揮軍隊作戰的權力,是明軍展開軍事行動之時的指揮中樞,但是不具有統兵權,只有戰時才能行使指揮軍隊的權力。 而且歸根結底,參謀總部里真正有關鍵權力的還是參謀總長和參謀副長,以及下轄作戰各局的局長、副局長。 再有就是戰時被參謀總部外派到各級作戰部隊當中擔任參謀長職位、給作戰部隊提供戰術指導的高級作戰參謀。 只要不涉及這三方面,那就是個純純的參謀人員,只有說話的份兒,沒有決策的份兒。 于是在參謀總部里,近些年也流傳起了一個自嘲的笑話,叫【參謀不帶長,放屁都不響】。 吳拱和吳挺的未來也就在參謀總部里面做個資深參謀了。 至于馬永康,被蘇詠霖安排到自己的內閣里做個國務參贊。 蘇詠霖設立內閣主要就是因為皇權時期權力太大,很多事情他一個人處理不來,就設立一個內閣部門協助自己處理國務。 他計劃中,等他從皇位上退下來廢除皇權制度之后,內閣也就會隨之裁撤。 內閣部門人員因為其精悍的行政能力,會隨之合并到未來的國務部門中,而馬永康這一類內閣國務參贊則會在這個歷史進程中被淘汰掉,正式退出國家部門,開始退休生涯。 如此安排,如此解釋,讓蘇詠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認同,這個決策也就隨之通過了。 今后要是還有同樣等級的投降官僚,也可以按照同樣的方式用這樣的閑職把他們安排起來,或者安排做個參謀,或者做個國務參贊,表面上自然是高大上,地位也好,俸祿也好,都挺高。 就是沒什么實權。 而且也不用擔心他們到底會不會對此產生什么不滿的情緒。 但凡他們了解一些他們的處境和明國一直以來的政策,就該知道有一個正式的編制工作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