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一千三百零四 盧永言是個有準備的人-《啟明1158》


    第(3/3)頁

    以至于在洪武八年三月、四月間,杭州城內的商業交易市場上出現了一個短暫的繁榮期,很多優質商業資源被放出來,并且售賣轉讓的價格很低,打了不少折扣,讓人覺得只要買下必然血賺。

    不過,經過幾輪戰爭的摧殘和杭州朝廷為了生存而展開的殘酷剝削,杭州民間幾乎已經沒有什么人還有錢能買這些優質的商業資源了。

    有錢的都是官僚自己人,自己人都準備潤,誰會在這個時候當冤大頭?

    于是這些原本優質的商業資源幾乎沒有本地人愿意買。

    但是有一批人愿意買。

    有明國背景的商人。

    這一切當然也是有原因的。

    第二次明宋戰爭的和平條約簽訂之后,整個江南國的商業市場被迫完全向明國開放,明國商人可以購買并且獨立經營任何位于江南的商業店鋪,江南國官方并不能予以限制。

    且江南國官方不能在稅收方面予以打壓,必須要維持在合理的區間內,而這個區間,需要江南國政府和中都朝廷共同商定。

    簡而言之,明國商人在江南國做生意所需要繳納的一系列相關稅收,江南國官方都沒有最終決定權,決定權實際上在明國手中。

    明國為了保護本國的國家對資本力量,當然會強迫江南國設定極低的對明國資本的稅收,甚至還有相當多的免稅環節。

    而這一切,江南國本土民營商業是不具備的。

    于是在這個環節中,明國國家隊控制下的商品生產成本大大降低,對江南國本地商品形成了絕對的價格優勢,于是就造成了明國商品大規模傾銷江南的現象。

    除了鹽這個杭州朝廷的財政命脈堅持不開放之外,其他各行當幾乎都被明國打開了。

    于是明國先進的生產體系就體現出了巨大的優越性。

    大量明國工場通過科學合理的流水線模式生產出來的商品在價格上是具有相當優勢的,他們生產出來的優質且廉價的布匹、農具、鍋碗瓢勺等百姓非常需要的正常商品開始大規模傾銷江南。

    很短的時間內,質優價廉的明國商品就把一大片江南本地商人經營的產業給干翻了。

    江南本土商業勢力節節敗退,不斷被明國國家隊資本力量擠兌到破產,然后被并購,進一步增強明國國家隊資本對江南的經濟控制。

    在這個過程中,杭州朝廷脆弱且無力。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