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可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高估了自己的對手。 他以為在自己的攻勢下,自己的對手少說也能撐個五六年或者七八年的,誰想到僅僅三年,金國內部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綁一塊爆發了,直接把金國炸的四分五裂。 蘇詠霖自己都在想是不是自己對付金國的手法過于犀利,以至于金國這個甚至還沒有完成封建化的半奴隸半封建國家根本撐不住,所以過早的崩潰了。 人家都崩潰了,自己要是不頂上去建立政權,不就是傻子嗎? 蘇詠霖頂了上去建立政權,當時為了完成過度,以及不提前刺激南宋,他甚至還以光復軍和中都總務局的名義治理中原與燕云,過了好一陣子之后才正式稱帝建國。 因為缺乏可靠優秀的干部,蘇詠霖不得不在明國建立早期接納舊官僚舊士紳,由此引發了洪武二年和三年間的腐敗大案與第一次大清洗,繼而為第二次大清洗埋下伏筆。 之后,為了填補干部人數的空缺,在干部的培養上只能進一步加快速度,雖然蘇詠霖多次強調要收緊標準,但是一邊加快速度一邊收緊標準,完全就是自相矛盾。 所以在實際執行上,根本就是放寬標準加快速度,以追求高速的干部產出,來填補目前日益缺乏的基層干部和官吏。 這下餃子式的干部培養速度當然會引發問題,軍艦和大海船可以下餃子,干部卻不行。 只是當前狀態下,為了有人辦事,蘇詠霖也沒有別的選擇,況且高速培養出來的干部未必就一定不合格。 兩害相權取其輕,他只能選擇在未來發起多次整風運動,逐漸將這一批不合格的干部開除掉,以修正目前不得已而為之的錯誤。 那么當前這種狀態下出現的種種錯誤行為所導致的后果又該怎么辦呢? 這些錯誤的人和事給民眾帶來的痛苦由該怎么辦呢? 蘇詠霖長嘆一聲,無奈地發現自己也有無論如何都無法解決的事情。 7017k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