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六十四 故人-《啟明1158》
第(1/3)頁
現在的定海和當年的定海確實是完全不同了。
當年他的家族是有錢,錦衣玉食,日子過得非常舒適,堪稱鐘鳴鼎食之家,但是貧富差距太大,民眾窮困,整個定海縣城兩三萬的常住人口,家境殷實的人家還不到百戶。
大部分人都是窮困不堪的農家,日子過得緊巴巴。
年景稍微不好,家家戶戶都要下海捕魚補貼家用,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沒糧食吃的話,就要補魚蝦蟹來吃,免得餓死。
盡管如此,官府還是貪婪的征收魚蝦蟹的賦稅,哪怕海里的東西天生天養與他們無關,但是看農民吃飽了肚子,他們比自己餓肚子還難受。
撈錢,想盡一切辦法撈錢。
大家的日子就非常不好過,甚至有一年沿海地區的魚都給補光了,很多人家不得不用小漁船到稍微遠一些的地方捕魚。
結果一場大風,出海捕魚的人家回來的還不到六成。
那一年多少人家掛白幡燒白紙,哭壞了勞苦大眾,樂壞了城里的棺材鋪子。
蘇詠霖依稀記得當年他還曾經跟著父母一起在街上看到那詭異的景象。
一邊是凄凄慘慘的窮苦人家,一邊是生意紅火的棺材鋪子,背過人去的時候,那棺材鋪子的人笑的別提多開心了。
那吊詭的一幕震撼了蘇詠霖的心。
現在回想起來,為什么會有那一幕的出現呢?
無非是窮。
窮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壓迫和剝削。
看,問題找出來了,接下來,就要解決問題。
怎么解決?大家友好協商民主投票嗎?
當然不是。
要流血革命。
窮并非無藥可治,做好分配就可以,這很難,但并非不可能。
至少就眼下來看,蘇詠霖覺得大明在收入分配上做的還是比較到位的,人口不多,國土范圍很大,資源豐富,更有尚未開辟的藍海大世界。
蘇詠霖覺得自己如果不能讓中國從此時開始走出去,而是困在一畝三分地上無盡內卷,那就是堪比革命失敗的大罪。
此番再回定海,是蘇詠霖出行的最后一站,結束之后蘇詠霖就從定海港乘船北返中都,回去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