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們對老虎、野狼、大熊、野豬、豹子等勐獸進行了研究,總結它們的生活習性、行動軌跡、弱點等等,然后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戰(zhàn)方案。 這套作戰(zhàn)方案開始運用之后,明軍對勐獸的殺傷力就成集合指數(shù)上漲了,幾乎沒有敗績。 老虎、棕熊、豹子等勐獸喜歡單打獨斗,一旦遇到成群的明軍,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性,明軍士兵們拿著鋼刀長矛弓弩和盾牌,身著鎧甲,列軍陣和勐獸戰(zhàn)斗,勐獸幾乎不能對他們造成什么傷害。 而野狼和野豬這類生物屬于群居動物,活動覓食什么的往往也是成群結隊,且具有較強的戰(zhàn)斗力,很不好對付。 尤其是野豬,屬于絕對的勐獸,且擁有較強的主動攻擊性,往往比明軍士兵更早發(fā)起沖擊,速度極快,沖擊力極強。 更要命的是它們皮糙肉厚,長矛、鋼刀和弓弩等冷兵器難以有效殺死它們,也無法立刻降低它們的攻擊力,反而會激起它們的兇性,讓它們更加狂暴的沖擊明軍軍陣。 它們的狂暴沖擊能把訓練精良的明軍盾兵們沖垮,然后肆意破壞,攻擊明軍士兵。 燃文 最初的那段時間里,死在野豬沖擊之下的明軍士兵多達五十余人,受傷的更是達到二百余人,比因為老虎而傷亡的士兵人數(shù)更多。 于是野豬被士兵們視作比老虎更可怕的頭號危險對手。 而明軍戰(zhàn)士們吃過苦頭之后也學會了用食物和陷阱誘導它們,在它們被食物吸引墜入陷阱之后將它們殺死,這樣可以減少傷亡。 后面大家發(fā)現(xiàn)了野豬不會爬樹,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火器對付這類群體行動勐獸的優(yōu)勢,于是便開始大規(guī)模使用火器。 決定討伐野豬的時候,士兵們往往會在野豬棲息地周邊樹木比較多的地方設伏,用食物誘惑野豬群出現(xiàn),然后用火槍集群射擊。 到底是火藥武器,對野豬的殺傷力比冷兵器大得多,且動靜大,聲音響,密集射擊,威力相當可觀,足以將野豬震懾住。 訓練有素的火槍手們只管射擊,雖然野豬皮糙肉厚很結實,但是面對火藥動能的火槍,也難免敗下陣來,就算鉛彈無法破防,但是被擊中的感覺絕對不好受。 鉛彈的確沒有那么強大的穿透力,但是彈丸大,且多數(shù)不規(guī)則,在當年的戰(zhàn)場上,有很多人僅僅因為被打中四肢就導致內(nèi)臟破裂而死。 都是爹生娘養(yǎng)的血肉之軀,野豬再強,也沒理由不怕火槍,最后只能狼狽逃走,甚至有些運氣不好的直接被打爆了腦袋,還會當場死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