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機會-《民國煙火》
第(1/3)頁
第3章機會
長隨也叫長年,一般指在地主、士紳家長年干活的人,說的直白一點也就是封建時代家奴的一個替代補充,這樣講要委婉一些,也要文明一些。
但是實際上這種類似于終身的雇傭關系對于當時這個時代來說絕對是一份好差事,至少不用餓肚子,終歸在大宅門的庇護下能夠活下去。
特別是如果能當楊大少的長隨則更是前途遠大一片光明。
在中國這個國度自古以來便有長幼有序的說法,而且楊家到了楊大少這一代雖說楊老太爺膝下有二子一女,但是作為長子楊大少絕對是日后楊家的家主人選。
更何況如今楊大少在云南陸軍講武堂畢業,日后必然要走從軍路線,作為他的長隨只要醒眼會做事日后就算成為楊家管家一類的人物,就算將來執掌楊家一方產業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個道理是個人都懂,但是要求自然也高,否則的話就楊家家中長年的家生子恐怕也不少,就是不符合條件所以楊老太爺才把主意打到了袍哥頭上。
畢竟鄉里鄉親的,知跟腳曉底細用起來也放心。
楊管家找的人其實并不止刀疤勇一個人,事實上他已經找了四五個青龍會的頭面人物,原本刀疤勇是進不了他法眼的,只不過順道也就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來過問一下。
一聽到刀疤勇說起了自家的大少爺楊管家老臉上就是滿滿的自得,哈哈一笑才瞇縫著眼睛自豪道:“昨兒回鄉的,剛剛從云南陸軍講武堂畢業!”說到這兒,他立馬就變得嚴肅起來朝著重慶方向深深的作了個長揖才繼續道:“托蔣公的福,學文少爺不僅順利畢業還被授予了中尉尉官不日便要到重慶赴任,軍職官拜正連級!”
當時的軍官軍銜體系民國沿用的是美式軍銜制度,在中國境內最著名的軍事學院便是1924年孫中山先生創辦的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蔣仲正(怕被和諧用了諧音)出任校長“。
又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所以又簡稱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建立的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孫中山先生希望通過創建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也正是因為蔣仲正身為校長的緣故是以黃埔系出身的軍官都被冠以其門生之名,特別注意的是自1926-1949年期間國軍中出任師長級以上級別的高級將領幾乎達到了67%,可以說其中蔣仲正成就了黃埔,而黃埔軍校同時也成就了蔣仲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