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那聲音蒼老卻充滿力量。 每一個轉音都帶著大山的呼吸,每一句歌詞都訴說著祖先的智慧。 張小凡聽著聽著,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 這是她童年最熟悉的旋律,是刻在血脈里的記憶。 “阿嬤,”她輕聲說,“我想把這首歌,唱給更多人聽。” 老人凝視著孫女許久,終于緩緩點頭:“好,我教你。但是要記住,我們苗家的歌,不是用來比賽的,是用來說話的。” 接下來的兩天,一老一少坐在院子里,一個認真教,一個用心學。 林溪在一旁專注地記錄著每一個細節。 不時與她們探討如何將這份古老的情感更好地呈現在現代舞臺上。 回到訓練營時,距離公演只剩三天。 張小凡像是變了個人,眼神里多了份從未有過的堅定。 “我想好了,這次表演,我要用苗語演唱。”她對隊員們說。 組員們都愣住了。 在這個追求流行追求傳唱度的舞臺上,選擇用少數民族語言演唱,無疑是個極其冒險的決定。 “你確定嗎?”孫思瑤擔憂地問,“評委和觀眾可能聽不懂.…..” “音樂不需要翻譯。”林溪笑著開口,“真正的情感,能跨越一切語言障礙。” 她轉向孫思瑤:“思瑤,你是我們組的作曲擔當。現在我需要你根據小凡帶回來的苗歌旋律,進行現代化改編。記住,要保留原曲的靈魂。” 孫思瑤推了推眼鏡,認真地點點頭。 她接過張小凡記錄的譜子,開始研究那些充滿特色的轉音和節奏。 “王凈,”林溪繼續說,“你的B-bOX要模擬出山間的自然節奏——溪水聲,鳥鳴聲,風吹過竹林的聲音。” “古躍,你的雜技動作要像山鷹翱翔,展現大山的磅礴氣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