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是以她感應到有異位面的節點出現,就投身了過來。 節點是隨機出現,投身到哪里都不由她控制。 弱點就弱點吧,正好是她習慣了的女性身體。 原主叫衛杏溪,不到十八歲,出生生長在這個叫衛家溝的小山村里。 原主現在家里有四口人,爸爸衛保山,媽媽苗大蘭,原主,還有一個八歲的妹妹衛杏玉。 在這個年代,特別是農村,普遍地重男輕女,但原主很幸運,苗大蘭一點都不嫌棄她是個女孩,如寶如珠的疼著,因為疼女兒,還跟原主的爺爺奶奶鬧翻了。 衛保山雖然也有點重男,但并不輕女,對兩個女兒一樣疼。 早先原主一家跟衛家一大家子住在一起。 一大家子人可不少,原主的爺爺奶奶、大伯大娘跟他們的兩兒一女、三叔三嬸跟他們的一兒一女,十多口人住在一個大院子里。 當地一直傳下來的這個風俗,一大家子里住在一起顯得人丁興旺,父母鍵在很少有分家的。 后來,新社會了,兒女都成家了又有了自己的兒女以后,有些人家就分了家。畢竟人都有私心,有了小家后心里的稱會偏移到小家里,人多矛盾多,分了家省得吵壞了親情。 這些年漸漸地都看到了分家過的好處,一大家子住在一起、所有收入都歸到公中一起分配使用的人家,在衛家溝成了少數的了。 衛保山家里屬這少數里頭的,家里都開始住不下了,整天都有拌嘴吵架,但衛家老兩口就是死把著不分家。 衛家老兩口都很重男輕女,見老二衛保山第一胎是個女孩,就催著苗大蘭生二胎,苗大蘭想等衛杏溪長大點再生,為這事吵了好多次。 等衛杏溪七歲了,苗大蘭要送衛杏溪上學,衛家奶奶不讓,說女孩子讀書是糟踐錢,讀書也是給人家家讀的,讓衛杏溪留在家里干活。 苗大蘭堅決要送,衛保山雖孝順,好在不是個愚孝的,他自己嘗到了參加掃盲班識了字的甜頭,贊成讓女孩一樣多讀書,站在了苗大蘭一邊。 矛盾早就有了,一下子爆發出來,是怎么也不能調和的,衛家老兩口死把著不愿意分家,苗大蘭則寧愿離婚也得離開。 后來在大隊部的說和下,最終分了家。 其實是衛家老兩口把老二一家子掃地出門了,苗大蘭跟衛保山三口人什么都沒分到,凈身出的戶。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