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是的福松叔。我以前跟周技術員學過一陣子,重撿起來也容易,不懂的我會向五爺爺跟根生爺爺請教,我打算著過段時間到縣里買農技方面的書自學。” 妉華打算的種田不是天天在地里干著體力活,而是種田實踐的同時做些跟種植有關的研究。 做事講求個師出有名、光明正大,她不可能一個人在家研究去。 這會實行的是集體上工的工分制,她要是天天不出去上工不掙工分,在家里瞎鼓搗,怕是村里人該懷疑她腦子燒壞了。 實踐好辦,下地干活,春種秋收,種糧種菜,隨時都行。 但現在不行,在她的身體沒有完全去除了病根之前,最好不要做這種體能耗費巨大的勞動,否則把身體的潛能耗光了,怕是蘊生功都救不回來了。 做做研究還是可以的。 分產到戶還要等上一兩年,她想做種植方面的研究只能托詞于想做農業技術員。 衛家溝太偏僻了,沒有直接通向外面的路,農業技術站的技術指導很難覆蓋到這里,衛家溝的農業生產基本靠一代代傳下來的經驗。 前幾年,農業技術站在衛家溝設了個臨時站點,用來指導衛家溝的人使用農業新技術、幫著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 不過,臨時站點只設了兩年。 妉華沒有說謊,苗大蘭娘家跟負責臨時站點的技術員周萍有著拐了幾道彎子的親戚關系,所以原主跟周萍熟識,因為對周萍做的事起著好奇心,經常來找周萍,跟著打過下手。 衛福松對妉華的提議心動,有技術員時時指導的那兩年,是很方便,地里有個病蟲害很快就能解決,什么時候該施肥,什么該澆水、澆多少,都說得出道道,產量上去不少。 可對妉華本人不看好。初中沒讀完,學歷上不行,又三年多呆在家里,地里都沒去過幾回,跟周技術員學過一段是三四年前的事了,還能記住? 妉華知道衛福松在質疑什么,說道,“我記性好,周技術員的書我背過,現在還記著。 我現在就能背上來,就背現在能用上的玉米穗期管理吧。穗期管理目標……” 背書對于妉華比喝水還簡單,她特地找出一本當前年代出版的農業書,不會出現后世的內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