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早知道九垣城是富庶的,親眼看到又是另一種感受。 這感受從進入臨州就有了。 其他富饒地方的州府、京城,繁華的背后,到處都是舊衣襤衫的百姓,百姓里最常見的是愁苦臉。 越靠近九垣城,穿補丁衣服、愁苦臉的百姓占比越少,一路過來的官道都是水泥路面,一問都是臨王府出錢鋪設的。 到了臨州府城,街頭沒見到一個乞丐。 臨州知府是他的人,不敢欺瞞他。不是有人把乞丐給趕走了,而是沒有。 因為是個能動彈的人,到九垣城里都能找到管吃管住的活,連老人殘疾的都收,這誰還當乞丐。 “都下馬吧。”陳或率先下了馬。 九垣城規定,不是有緊急公務的馬匹,無論多大官到了城門一律下馬進城。 其他人跟著下了馬。 有親隨上前,接了陳或手里的韁繩。 進到了城內,九垣城沒讓眾人失望,繁華比得上京城。 新九垣城延續了舊九垣城整潔劃一,街道全是水泥路面。 馬路主道能并行四輛馬車,兩邊還各有一條人行通道。 房屋則不再是平頂式樣了,水泥青磚的墻,木梁的頂,二層三層的樓房比比皆是,商鋪林立。 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這樣的九垣城誰不想要,誰不眼饞。 陳或主要看的是人。 平頭百姓基本都衣著光鮮,難以見到有愁苦臉的。 讓周仲在意的是學堂的數目。一行人走了沒多久,已看到了兩所學堂。 他聽說了九垣城重視教育,到了此處才知道傳說不虛。 兩所學堂中,一所是為孩童設立的,一所是為成人。 周仲快走一步,在陳或跟前輕聲說道,“殿下,若是臨王有心,則是……”大患。 得民心者得天下,臨王不僅得民心,還有財力為助。 陳或沒回應。 他哪里不知道臨王是個勁敵。但從臨王的種種行事來看,又不像是要爭位的。 現在情勢到了不得不奮力一搏的時候,要是確定了臨王的想法,他便有了七成的把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