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如今是大雍朝的天下。 在六十多年前,前朝出現(xiàn)了一位驚艷了許多人的才子,他寫的每一首詩都堪稱經(jīng)典,他創(chuàng)作的長賦引發(fā)了京城一時的紙貴。 他改進了琉璃的燒制方法,制作出能代替窗紙的透明玻璃,他還改進了造紙術(shù),制作出更好成本更低的紙。 賺的銀子車載斗量。 他賺了大錢,卻是擋了許多人的道,眼紅的人也大有人在,明里暗里的對他出手。 這位叫陳呈的才子,手段運氣都非常好,每次都躲過了,還進行了反擊,讓對方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如果不是意外的話,連中子小三元的陳呈,很可能成為本朝第一個連中六元的狀元郎。 這個意外是一個看上去八桿子打不著的女子給他帶來的。 這位女子是一戶農(nóng)家女,在十歲的時候掉進了河里,被救上來后,昏迷了一天一夜,再醒來,跟變了個人似的,從一個懶姑娘變成了賺錢好手。 她上山采藥,采到了上好的人參,賣給藥鋪賺了一大筆銀子,家里的生活變的好起來。 賺了錢之后,她找人教了她讀書識字,還在縣城里買了房產(chǎn),開了個點心鋪子。 后來又開了個大酒樓。 為給酒樓招攬顧客,在酒樓的每個房間里都掛上了一幅詩詞,都是從沒有面世的,詩詞作者的名字都是陌生的,所在年代不詳。 這位原名叫鄭二丫、后來改名為鄭玉的農(nóng)家女,跟陳呈一南一北,相距很遠,在古代信息不暢的狀況下,誰都沒聽說過誰。 時間上,陳呈出名在鄭玉開酒樓之后。 一位被陳呈開的造紙坊擠況破產(chǎn)的造紙鋪子的東家,無意中來到了鄭玉所在的縣城,在酒樓里看到了掛在墻上的詩作。 有幾首詩是陳呈寫的,但在這里,詩作的署名卻都是個個陌生的名字。 他問了鄭玉,鄭玉說是從一本古籍上抄來的。 這下他抓住了陳呈的把柄。 陳呈要是個商人倒也罷了,抄襲他人詩作最多名聲上有損,但陳呈是個讀書人,已考取了秀才,他的抄襲行為是會被判罪的。 這位東家舉報了陳呈。 因為陳呈的名氣,這事傳了出去,官府不能不仔細查,連同鄭玉一起查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