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開始時,妉華打算建工匠學院,只是想達成羅根山和花秋娘想把手藝傳下去的心愿,等工匠學院開建時,妉華想著要做就做最好的,準備把工匠學院建成一個既有傳承又有創(chuàng)新的格物學院。 不過,她沒想當各種新物品的“發(fā)明人”,她想在這個世界當個記入史冊的發(fā)明大王太容易了,她的空間里能對應這個時代、或超越這個時代各種發(fā)明多的是。 但她不愿去搬運他人的創(chuàng)造來當成自己的來揚名獲利。 其實這個世界,已有了很多拿到現(xiàn)代世界里,仍算是很先進的事物。 比如說水泥,在這個時代往前的千多年前就發(fā)明出來了,只是可能因為戰(zhàn)爭、交通不便、傳承等等原因,沒能傳播開來,處于失傳的狀態(tài)。 妉華所做的就是,找到這個世界里的正使用中的,以及幾近失傳的技術和事物,把各種相關典籍、實物資料收集到工匠學院里,供學院里的老師學生進行參考、學習、復制,而后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 她的設想已經兌現(xiàn)了,這幾年,工匠學院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出了許多好東西,像是改進的耬車、水車、織布機,都已被上報給了慶澤帝,應用到了大楚各地。 沒達到上報朝庭標準的物品更多,在工匠學院的運作下,都帶來不少的收益。 這些收益由發(fā)明人和工匠學院按事先說好的進行分成,不管對方是老師還是學生,都一視同仁。 當然,只喜歡做手藝的老師和學生,靠售賣他們的作品,也能有收益。 眼見著只要夠努力、肯用心就會名利雙收,不管是老師和學生,勁頭都很高。 再有妉華這個御封的龍威大將軍坐鎮(zhèn)著,誰也不敢打工匠學院的主意,有小心思的也只能憋在肚子里,工匠學院進入了良性發(fā)展。 羅根山的腳踏式打谷機成功了,按規(guī)定由羅根山起個名。 羅根山想都沒想,“就叫花氏打谷機。”花是花秋娘的花。 腳踏打谷機不是羅根山創(chuàng)新的第一樣東西,他做的獨輪爬山車,被他命名為了花氏獨輪爬山車,改進的水車命名為了花氏水車。 羅根山早被他的族人寒了心,不想讓那些族人白占光。 反正他也沒有親生后代,到他這一代就斷了根,叫羅氏叫花氏,都是在他名下不是? 再說,花秋娘的手藝不比他差,改進的水車里,花秋娘出了一大半的力,現(xiàn)在也當了木部女院的院長。 花氏打谷機操作方便,脫谷率高,制作成本低,很快被上報到了朝庭,受到了大力的推廣,羅根山和花秋娘的名聲傳的更遠了。 在羅根山和花秋娘離世后,他們的名聲不僅不減,還更響亮了,大楚人多多少少都知道工匠學院夫妻匠仙的故事。 不知是從什么時候起,也不知道是誰先叫起的,羅根山和花秋娘死后被人稱頌為了夫妻匠仙。 工匠學院前的廣場上,來瞻仰和緬懷羅根山和花秋娘的雕像人最多。 妉華站在學院的匠師雕像前,察看過去。 她在三個雕像上各找到了點靈團,其中兩個是羅根山和花秋娘的雕像。 這點靈團是靈的最初始狀態(tài)。 她見證了一種靈的誕生。 這種靈跟山神不一樣,山神有整個山為實體,產生出的山神靈體是山的意識化身。 而這種靈沒有實體,只有雕像是它暫時的寄身。 當初她讓慶澤帝御封工匠學院,為的就是這個目的,想看一下在沒有實體的情況下,能不能因信仰之力誕生出靈。 “母神,您要走了嗎?”嵬煜現(xiàn)身過來。幾十年過去,嵬煜的靈體已能覆蓋大部分的嵬山而不會有散架的風險了。 “嗯。”想見證的見證過了,誕靈規(guī)則也收集到了,妉華該離開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