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賣報,賣報......” “賣報了,一枚五銖錢一份......” “賣報,賣報......” ...... ...... 一大早上,大興城的大街小巷當中,一些約莫十來歲的孩童,正揮舞著手中的報紙,大聲的呼喊著。 這個時候,街上往來的多數都是一些準備到各自衙門當值的大小官吏,這些官員有些閑錢不說,關鍵是他們識字。 “報紙?” “莫非是上將軍那個報社出產的東西?” “看著,像是書籍啊?” ...... ...... 一些官員停下了腳步,朝著賣報孩童的手中看去。 “沒錯,應該就是書籍,我看到了,整整印了三大頁的宣紙?這個價格,只比白紙略微的貴上了一星半點?” “莫非,這抄錄的工錢,不要錢不成?”幾個官員,相互之間竊竊私語道。 大隋的書籍是很昂貴的,但是由于制紙的技術已經成熟,這紙張是不值錢的。 書籍之所以值錢,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需要人工抄錄。一個能夠讀書寫字,抄錄書籍的儒生,他的時間可是很昂貴的。 “一份只需要一枚五銖錢,這么些個字跡,總歸是不會虧的。” “若是不然,咱們也買上一份吧?” “買上一份吧!” “那咱們買上一份!” ..... ..... 說話間的功夫,這幾名官吏都湊了上去,將賣報的小童給圍了起來。 “給我來一份。” “給我也來一份。” “我也要一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