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243章 業(yè)火-《從黑山老祖開始》


    第(1/3)頁

    唐三藏周圍是紅粉佳人,個個肌膚白嫩,聲音悅耳動人,每個人都修有魔門的媚功。

    但這些來自魔門的舞女、歌女,此刻極盡妍態(tài)之余,個個內(nèi)心都有些惶恐不安。

    原來她們都有些修為在身,歌舞之時,更是將自身的武道氣血激發(fā)出來,頗有些神異。

    于是驚人的一幕呈現(xiàn)在她們感知中。

    這位長安城有名的大法師,身周竟聚集著難以勝數(shù)的幽冥怨魂。原來唐三藏大法師不但身形高大威猛,武道卓絕,還天生慈悲心腸,常做水陸法會,渡化怨魂。

    他來之前,剛做了一場盛大的水陸道場,渡化了過去長安城兵災(zāi)誕生的怨魂。

    這長安城為周秦漢唐之都,歷代沾染了不知多少血火,處處皆有冤魂厲鬼,連當(dāng)今皇帝李世民都要有兩大門神鎮(zhèn)守寢宮,才能不受厲鬼侵?jǐn)_。

    故而長安上到權(quán)貴,下至百姓,篤信佛教,卻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

    更何況李世民能上位,佛門出了大力。

    唐三藏一邊欣賞歌舞,一邊飲酒,一邊念誦往生咒語,渡化怨魂。這是一件很疲憊的事,但唐三藏著實(shí)厲害,在渡化厲鬼的疲憊下,還要挑戰(zhàn)自身軟肋。

    這顯示出大法師超凡的忍耐力和自制力。

    他來此風(fēng)月場所出出入入多次,從未泄露過元陽,可以說是酒色身邊過,半點(diǎn)不留身。

    此處的魔門歌女、舞女,對他是又愛又恨。

    只是大法師無情,并不曾對任何一名歌女、舞女留下半分柔情。

    他心志如鐵,向道之心,不曾衰減半分。

    做水陸法會,見眾生沉淪,大慈大悲之心愈盛!

    而大慈大悲,唯有用大神通大法力才能呈現(xiàn)出來,否則便是軟弱、懦弱,此是唐三藏向來不取。

    那冤魂厲鬼在三藏大法師的咒語下,越來越少,個個往生,周圍的舞女、歌女亦越來越?jīng)]有力氣,反而疲憊的大法師,愈發(fā)精神奕奕,看起來好似修了十方歡喜禪。

    在大法師即將收功之時,一道黑影浮現(xiàn)在虛空。

    “唐三藏!”

    黑影模糊,大致看得出是個黑衣長發(fā)之人,身上竟有說不清道不明的超脫與清凈。

    看似大魔,實(shí)則大僧。

    大法師從對方身上感受到了無比可怕的佛法威能。

    他有渡化冤魂的經(jīng)驗(yàn),只以為這黑影是某位佛門大僧,以自身天大神通,封印諸魔厲鬼,以自身為地獄,收容妖魔鬼怪,還世間一個清凈。

    這才是大功德大慈悲!

    他深感佩服。

    一般而言,能做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已然是高僧大德。以自身為地獄,遠(yuǎn)非任何高僧大德可以比擬。

    正因他修為高超,才能感受到這恐怖的佛法威能,換做旁人,自是將黑影當(dāng)做絕世大魔了,要么喊打喊殺,要么逃之夭夭。

    唐三藏不驚不懼,合十一禮,“小僧唐三藏,見過大僧?!?

    他的心思,完全被大魔感應(yīng)到。

    大魔還想著如何將唐三藏收為己用,沒想到對方居然如此腦補(bǔ),倒是可以順勢讓唐三藏死心塌地為他做事,走過通天大道,前往靈山。

    大魔眸光落在唐三藏身上,沉聲開口,“唐三藏,你在這長安城做了多少場法會,渡化了多少亡靈?”

    唐三藏凝聲回應(yīng),“回稟大僧,小僧共做水陸法會三十三場,念誦往生咒語八萬一千余遍,一遍咒語渡得一人。”

    大魔淡淡一笑,“八萬一千余人,就算你十萬功德,這是大,還是???”

    唐三藏沉吟回應(yīng),“功德不在大小,在于有無?!?

    大魔長聲一笑,“你倒是實(shí)在,可是你可知,你渡這八萬一千余人時,這長安城,這大唐天下,又有多少冤魂厲鬼誕生?”

    唐三藏一怔,他從未想過此事,細(xì)細(xì)思之,不覺惶恐,不但是他,天下慈悲圣者怕也是沒有想過。

    他們渡化的亡靈,能超過新生的亡靈嗎?

    怕是不能。

    世間風(fēng)氣總在開國時一清,后面就愈發(fā)敗壞,這是自古皆然的道理,其原因或在于此,惡人惡鬼出現(xiàn)的速度,總是大過善人。

    使眾生向善,著實(shí)不易。

    或者根本不可能。

    前次白衣觀音顯圣長安,展示佛法精妙,可是事后,長安城該有的惡事一樣不少。

    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之事,仍是屢見不鮮。

    他沉迷渡鬼,不肯渡人,實(shí)在是知曉,渡鬼容易,渡人向善比渡人成仙還難。

    而白衣觀音還留下佛偈,似乎是說要引人去往西天凈土,求證佛法經(jīng)文。

    他確實(shí)有些心動,可是無從下手,只好腳踏實(shí)地,渡得一鬼是一鬼。

    不求功德,只是總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唐三藏有此領(lǐng)悟,自然回應(yīng),“不知其數(shù),只是世間惡之新生,總是多過善心萌動?!?

    不但權(quán)貴,百姓之中亦有惡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