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53章 大結局-《昌文》


    第(1/3)頁

    第153章  大結局

    故事講到這里,如果還有讀者,相信已經忍不住罵娘了。

    這算什么小說,寫的什么東西,繞來繞去,沒有沖突矛盾,有何看頭?

    對此筆者也深表歉意,黃老先生的一生不可畏不精彩,可小生筆力有限,寫不了精彩的故事,但好歹各項大事,基本上講述到位。

    也算了卻筆者的一樁心愿。

    接下來的事情就更簡單了,所以簡單勾勒總結。

    黃昌文自建成了老來樂,便把全部精力放在老來樂的經營上,主要負責質量監督和講故事。

    傾聽四方來客的故事,也講述自己的故事,彼此之間交流心境。

    卻說兒子黃小軍自打和媳婦關系緩和之后,在國家二胎政策的號召下,又要了一個小孩,大約是黃家基因強大,又是一個兒子。

    眼瞧著農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林曉琳就同意黃小軍的建議,搬回了下聯合,為了方便照顧孩子,黃小軍便讓岳母跟著去了下聯合。

    自己在城里照顧大兒子生活及學習。

    每逢周末,黃小軍便開車帶著兒子回來看望父母老婆,一家人過得確也其樂融融。

    日復一日,日子便這么一天天的過著。

    可黃小昆這么多年,一直沒有回家,平時大家都相約不談,逢年過節時,總有人問起,即使沒有人問,心里也在想念著。

    如同一個疙瘩,堵在大家的心中。

    眼瞧著這日子越過越好,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轉眼就到了脫貧攻堅的決勝年,也就是2020年。

    從物質生活上來講,聯合村早就脫離了貧困的標準,過上了小康生活,而精神生活,有黃昌文以身作則,帶領大家學習國家的相關政策,又兼得信息時代,大家都裝上了強國學習的app,也不落后,可謂魚與熊掌兼得。

    有道是風起長浪,不久狂風降。

    生活過好了,就吃這吃那,正應了老話,禍從口出,病從嘴入,正值新年佳節,一場疫情卻撲天蓋地而來。

    為防疫情傳播,全國各地都開始封城,嚴管人口流動。

    黃昌文知道這是大事情,交待家人不要亂走動,又到村口問詢政策落實情況。

    陳明義道,第一時間就把通知發給大家了,并且利用廣電網絡公司的大喇叭,也通知了幾遍,可是大部分村民還是不以為然,覺得這個疫情沒有那么可怕,大家都是熟人,怎么可能傳染。

    黃昌文聞言嘆氣,他怕的就是這個問題,政策落不落地,不是看有沒有宣傳,而是看執行的實際情況,聽陳明義這么一講,那這個政策落實就是失敗的!

    黃昌文拿出手機,指出防疫宣傳知識道:“你自己看看,這上面清楚明白寫著這個病是有潛伏期的,現在正值過年,那么多人從外面回來,你怎么知道他有沒有接觸過感染者,必須著重宣傳,讓所有從外面回來的人自我居家隔離15天,嚴禁到處亂竄。”

    陳明義也為難,村里的工作,人多嘴雜,有的人就是刺頭,不論你怎么說他就是不聽,任誰都不愿意把自己關在家里,所以當其他人看到有人亂竄時,他也會找借口說某某都在竄也沒事,為什么我們就有事?

    陳明義道:“咱們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盯著,執行上確實有困難,但我已經告訴他們了,一但有發燒等情況,必須及時上報,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黃昌文道:“去把喇叭開起,我去講兩句。”

    雖然退居二線,黃昌文相信自己的威望還在,即使年輕一代不聽他的指揮,但那些老骨頭還在吧,他們總能聽進去吧,只要老骨頭聽進去,還怕管不了年輕小伙?

    黃昌文從重出發,講述國家為什么要封城,然后又列舉省內已經發現的情況,雖然案例很少,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大家不重視,那么以后整個村子都可能被感染。

    所以接下來的工作,不僅要做好自我隔離,還必須嚴格按國家制定的標準來檢測,所有外來人都必須提供身份證,不是本地的一律不準進村,是本地的由家屬接回后居家隔離15天。

    宣傳完政策,黃昌文又問起村里口罩的儲備情況。

    陳明義介紹說醫院的口罩已經讓附近的村民買完,現在就只有加工廠還有一些口罩。

    雖然不一定能防病毒,但有總比沒有好,黃昌文讓他和加工廠的負責人聯系一下,把這些口罩發給沒有買到醫用口罩的村民,凡是要出門的村民,必須戴上口罩。

    陳明義點頭同意,又介紹起村里最近的工作,為了防止疫情,現在上山祭祀之類的活動都被村里禁止,對于打麻將等聚集性娛樂活動更是令行禁止……

    黃昌文肯定了村委會的工作,又語重心長地道:“工作做得好不好,不是看數量,而是看能不能抓住重點,現在對于全國來講,疫情都是重中之重,必須加派人手,嚴加排查,對各種村口都應該設防檢查,必須每一級都做到嚴防死守,才能保證沒有漏網之魚。”

    黃昌文一向是行動派,說干就干,親自上陣,開始在村口帶頭把守。

    陳明義怎么能讓一個老同志如此辛勞,立刻打電話讓黃小軍把他接回家中,說這些事情由村里組織人手,一定會做好的。

    回到村里,黃昌文又對村里人做思想工作,讓他們少扎堆。

    不能聚會,可苦了汪海風,他向黃昌文訴苦,說老來樂的餐館這一塊備了不少蔬菜干貨,能放的自然可以放著開年再用,不能放的時間長了要壞。

    黃昌文道:“那就按股份分給大家,這個疫情肯定會持續一段時間,要作好長久息業的思想準備。”

    此事關系到國計民生,黃昌文每天盯著新聞,不斷地關注著全國的疫情,又跟著全國網友一起關注火神山醫院的建設,每日累到瞌睡自然來,睡著了手機都捏在手里。

    黃小軍見父親不管是看電視還是玩手機,睡著了自己都不知道,忙將其喊醒,讓他去床上睡,別感冒了。

    黃昌文卻是固執已見,醒來又繼續關注。

    黃小軍聽得任其所為,幫忙蓋上厚衣服,以防感冒。

    可人老了,精力再旺盛終不似壯年,三月七號,黃昌文終于挺不住累倒了。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在家里養了兩天,情況終不見好,黃小軍直接把他送到了縣醫院,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看起來健康無事的老人,零零種種十多樣病。

    腦血栓、腦梗、高血壓、肋上陳舊性骨折……

    黃小軍看著檢查的單子,連問醫生是不是看錯了,平時老人家在家里都沒有什么病,一直是很健康的。

    醫生開玩笑道:“這就說明你對老人不夠關心,是不是沒有帶到醫院做過檢查,人老了怎么會一點病都沒有,必須加強健康意識,像他這種輕微腦梗如果不注意調查,以后容易得老年癡呆,我建議你們定期來醫院保養。”

    黃小軍點了點頭,又驚又怕,幸好檢查得早,否則真像母親那樣,到了危機關頭,再想治療就晚了。

    黃昌文卻沒有一點意外之色,積極配合醫生治療,讓醫生用最好的方法,早點治好他好早點出去。

    每天輸完液,黃小軍在手機上玩吃雞,黃昌文就看新聞,父子之間各不打擾。

    心態好,身體就康復得快,轉眼兩個星期過去,醫生拿著最新的檢查報告,對兩人道:“治療效果不錯,已達到出院的標準,明天就可以輸出院手續。”

    黃小軍閑著無事,覺得報告上的指標只是達到出院標準,而并非身體完全健復,覺得還可以住一段時間,建議道:“是不是還住一段時間,這也沒有好完啊。”

    醫生笑道:“都是希望早點出院,你還想多住幾天,這些病都不是一次性可以治好的,我給你們開點藥,出去慢慢調養就行了。”

    黃昌文自然盼著早點出去,不悅道:“你想多住幾天,你上來睡起。”

    黃小軍無奈地嘆息。

    第二天辦完手續,走出醫院,黃昌文見街上行人漸多,雖然都戴著口罩,卻擋不住每個人臉上的笑容。

    黃小軍提議道:“要不要帶你去抄個館?”

    “抄什么館,早點回家,家里的飯菜它不香嗎?”

    “哈哈。”

    正在這時黃小軍的電話卻響了,是一個陌生號碼,黃小軍以為是生意場上的朋友,客氣地道:“你好,我是黃小軍。”

    “你好,請問你是不是有一個哥哥叫黃小昆?”

    “是的,你是?”

    聽到黃小昆的消息,黃小軍突然有些激動,立刻問道。

    “我們是……”

    接完電話,黃小軍高興地對父親道:“爸,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大哥有信了!”

    原來疫情期間,民警在排查轄區人口時,發展感冒發燒的黃小昆,在做核酸檢測的時候被發現和黃小軍在派出所留的血樣相同,立刻給黃小軍打電話核實,讓他抽時間過去領人。

    正值大災之際,能聽到如此激動人心的消息,黃昌文自是情難自已,指著醫院對面的餐館道:“走,下館子。”

    黃小軍的電話卻沒停下,又響了起來,是陳明義打來的,問老村長身體好沒有,鎮上準備報抗疫先進人物,村里決定推薦黃昌文等人,不出意外,還會報到縣里,希望他們早作準備。

    黃小軍連連道謝,又將此事告訴父親。

    黃昌文一輩子經歷無數風浪,于名于利早已看空,但失散多年的兒子能找回來,這是令他最開心的,終于可以給梁一個圓滿的交待,百年之后,也不會無顏相見。

    寫到這里,故事也就告一段落,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陰霾之情一拋而空,父子倆大步向前,邁向更好的生活。

    列位如果沒有看夠,那就多留心身邊的人,留心身邊的故事,我終究相信現實生活比故事更精彩,也有更多令我們感動的故事,珍惜他們,珍惜時光。

    最后感謝大家百忙之中閱讀本文,謝謝大家。

    (全文完)

    (本章完)

    黃昌文道:“那就按股份分給大家,這個疫情肯定會持續一段時間,要作好長久息業的思想準備。”

    此事關系到國計民生,黃昌文每天盯著新聞,不斷地關注著全國的疫情,又跟著全國網友一起關注火神山醫院的建設,每日累到瞌睡自然來,睡著了手機都捏在手里。

    黃小軍見父親不管是看電視還是玩手機,睡著了自己都不知道,忙將其喊醒,讓他去床上睡,別感冒了。

    黃昌文卻是固執已見,醒來又繼續關注。

    黃小軍聽得任其所為,幫忙蓋上厚衣服,以防感冒。

    可人老了,精力再旺盛終不似壯年,三月七號,黃昌文終于挺不住累倒了。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在家里養了兩天,情況終不見好,黃小軍直接把他送到了縣醫院,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看起來健康無事的老人,零零種種十多樣病。

    腦血栓、腦梗、高血壓、肋上陳舊性骨折……

    黃小軍看著檢查的單子,連問醫生是不是看錯了,平時老人家在家里都沒有什么病,一直是很健康的。

    醫生開玩笑道:“這就說明你對老人不夠關心,是不是沒有帶到醫院做過檢查,人老了怎么會一點病都沒有,必須加強健康意識,像他這種輕微腦梗如果不注意調查,以后容易得老年癡呆,我建議你們定期來醫院保養。”

    黃小軍點了點頭,又驚又怕,幸好檢查得早,否則真像母親那樣,到了危機關頭,再想治療就晚了。

    黃昌文卻沒有一點意外之色,積極配合醫生治療,讓醫生用最好的方法,早點治好他好早點出去。

    每天輸完液,黃小軍在手機上玩吃雞,黃昌文就看新聞,父子之間各不打擾。

    心態好,身體就康復得快,轉眼兩個星期過去,醫生拿著最新的檢查報告,對兩人道:“治療效果不錯,已達到出院的標準,明天就可以輸出院手續。”

    黃小軍閑著無事,覺得報告上的指標只是達到出院標準,而并非身體完全健復,覺得還可以住一段時間,建議道:“是不是還住一段時間,這也沒有好完啊。”

    醫生笑道:“都是希望早點出院,你還想多住幾天,這些病都不是一次性可以治好的,我給你們開點藥,出去慢慢調養就行了。”

    黃昌文自然盼著早點出去,不悅道:“你想多住幾天,你上來睡起。”

    黃小軍無奈地嘆息。

    第二天辦完手續,走出醫院,黃昌文見街上行人漸多,雖然都戴著口罩,卻擋不住每個人臉上的笑容。

    黃小軍提議道:“要不要帶你去抄個館?”

    “抄什么館,早點回家,家里的飯菜它不香嗎?”

    “哈哈。”

    正在這時黃小軍的電話卻響了,是一個陌生號碼,黃小軍以為是生意場上的朋友,客氣地道:“你好,我是黃小軍。”

    “你好,請問你是不是有一個哥哥叫黃小昆?”

    “是的,你是?”

    聽到黃小昆的消息,黃小軍突然有些激動,立刻問道。

    “我們是……”

    接完電話,黃小軍高興地對父親道:“爸,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大哥有信了!”

    原來疫情期間,民警在排查轄區人口時,發展感冒發燒的黃小昆,在做核酸檢測的時候被發現和黃小軍在派出所留的血樣相同,立刻給黃小軍打電話核實,讓他抽時間過去領人。

    正值大災之際,能聽到如此激動人心的消息,黃昌文自是情難自已,指著醫院對面的餐館道:“走,下館子。”

    黃小軍的電話卻沒停下,又響了起來,是陳明義打來的,問老村長身體好沒有,鎮上準備報抗疫先進人物,村里決定推薦黃昌文等人,不出意外,還會報到縣里,希望他們早作準備。

    黃小軍連連道謝,又將此事告訴父親。

    黃昌文一輩子經歷無數風浪,于名于利早已看空,但失散多年的兒子能找回來,這是令他最開心的,終于可以給梁一個圓滿的交待,百年之后,也不會無顏相見。

    寫到這里,故事也就告一段落,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陰霾之情一拋而空,父子倆大步向前,邁向更好的生活。

    列位如果沒有看夠,那就多留心身邊的人,留心身邊的故事,我終究相信現實生活比故事更精彩,也有更多令我們感動的故事,珍惜他們,珍惜時光。

    最后感謝大家百忙之中閱讀本文,謝謝大家。

    (全文完)

    (本章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