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羊城-《三國大教皇》
第(2/3)頁
入住羊城各大驛站的羅馬商人,聽說使團要上街游離,便也跟了過來。
這個時候,身戊非常盡責的履行了他身為向導的本職工作,他先帶著一眾羅馬人來到位于羊城中心的羊城大教堂,在這里引領他們領略了一番賽里斯神殿的魅力過后,把他們帶到教堂中錢莊的入口處。
他告訴羅馬人,在賽里斯雖然也流通金銀銅等硬通貨,但是沉重的硬通貨幣不但攜帶困難,花起來還很麻煩。更重要的是,用金銀購物,市場里的商販一下能看出他們是首次到賽里斯經商的雛兒,從而故意抬高商的價格,從中牟利。
誠然,善良誠實守信的賽里斯人向來是童叟無欺,不會坑人。但是羊城的市場里魚龍混雜,還有很多匈奴人西域人和貴霜人開辦的鋪面,他們可是毫無信譽可言的。
所以,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手里的硬通貨幣——金銀,換成賽里斯特制的紙幣——圣券,圣券不但在羊城各個商鋪可以通用,在賽里斯境內任何一座城池都可以當金銀來消費。
如果大家信任他,可以把身上的所有錢財都拿出來,在教會的錢莊換成圣券。這樣,接下來前往洛陽的途中可以減少不少負重,等到回羅馬時花不完的圣券還可以在羊城這邊再重新換成金銀。如果大家對他所說的話存在疑慮,也可以適當換些圣券,花多少換多少,花起來方便暫且不說,至少不會上當受騙。
言盡于此,身戊率先垂范,讓隨行仆役搬來個大箱,箱里裝著七千兩白銀,其中五千兩是身戊此行的本錢,兩千兩是羅馬人支付給他的勞務費用。
柜臺后方,錢莊里的神仆依據身戊的要求,將七千兩白銀換成五張面值一千兩白銀和張面值五兩白銀的大鈔,又將余下的五兩白銀換成四張面值一兩的小鈔,并以一兩白銀兌換七十錢的匯率,將最后一兩換成若干張一貫面值和五面值的零錢。
換完圣券,身戊將手里一沓鈔票在羅馬人面前晃了晃,“瞧,這幾張圣券與七千兩白銀有著相同的價值。攜帶起來卻很方便。”言訖,他將八張大鈔折了數折,小心翼翼用帕包裹起來,隨后塞在了腳下的靴里。余下的小錢則直接塞進懷里,隨用隨拿。
一眾羅馬人見狀紛紛效仿,有的著身戊的模樣,把這次帶來的所有錢都搬了來,換成了圣券。有的則取了幾枚羅馬金幣,在過稱稱量過重量后,以帝國公認的一比七的價格,將之兌換成了白銀面值的紙幣。
圣券在握,身戊帶著羅馬人走進了繁華的羊城大集市,欣賞過柔順華美的絲綢過后,羅馬人忍不住跳腳大罵大罵安息和貴霜人無恥透頂,層層盤剝過后竟把絲綢價格抬高了四倍之多,琉璃更是抬高了十倍。
“無恥至。”馬克西明憤恨不已。他現在迫切想要與賽里斯建立友好關系,如果能聯手將邪惡的安息和貴霜毀滅,讓東西兩大帝國建立直接貿易就再好不過了。
雖然羅馬人已經支付了向導費用,按理說在抵達賽里斯的那一刻,身戊的向導契約已經宣告結束。但是作為一名誠實仁義的圣教信徒,身戊仍在無償的延續著向導的職責。
他告訴隨行的羅馬人,在羊城做生意是有門道的。以絲綢為例,賽里斯的絲綢種類主要有個,一類是產自于賽里斯東部齊州和青州的山東鍛。這山東鍛因為是用水力紡車紡制而成的,所以產量很大,價格最為便宜,但是相對的,質量就相對顯得粗糙了一些。與山東鍛相對,第二類絲綢,也就是產自于賽里斯西南益州的蜀錦。這類絲綢在賽里斯有著悠久的歷史,乃是純手工紡織而成。最上等的蜀錦比蟬翼還薄,上面還繡有娟美的花紋,與其說是件絲綢,不如稱之為絕佳的工藝。蜀錦制作工藝復雜,價格自然高昂,上等的蜀錦更是千金難得,在羊城根本買不到。往往在益州乍一出廠,便被各商賈紅搶了去,若想買只有到長安或者洛陽碰碰運氣。
第類絲綢,是賽里斯新興的一個門類。產地位于揚州。由于揚州氣候溫和,這里的蠶吐出來的絲格外柔和。在輔以揚州特殊的半人工半機械編織方式,織出的絲綢雖比蜀錦差了一籌,但質量卻被山東鍛好上一些,且價格公道。是現在賽里斯境內最受大眾歡迎的絲綢門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