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燒腦想歌-《我不當明星》
第(1/3)頁
第三百零九章燒腦想歌
江夏對于自己第二張專輯的歌曲,可以說一dian頭緒都沒有。
不同于第一張專輯,以《東風破》為主打,要橫掃獎項,而且也有打江山的意味,他最初燒腦選歌,選擇了很多代表性的作品,幾乎每一首換給別人都能當做成名曲。后來限于當時的唱功等原因,拋棄了幾首歌,有了更換。
專輯成功歸成功,但其實讓江夏來說,沒有完成他最初的目的。
有了第一張專輯的前車之鑒,哪怕江夏現在唱功提升挺高,也肯定不敢放開了選歌,依舊要在上張專輯的基礎上篩選一下歌曲。
最初定下來的《江南》肯定要有,前不久決定的《最佳歌手》也能放上來,再然后,江夏就開始凝思,首先,這張專輯的風格是什么。
第一張專輯整體是沒有什么風格,最初是要打江山,把各種風格雜糅在一起。更換之后,以全打情歌的方式,推出整張專輯。
在第二張專輯的思考中,江夏思量許久,還是把情歌放主打位置。就跟鞏杉那邊主打蔡依林的風格一樣,雖然有其他風格的歌曲,可畢竟走的還是活潑一類的風格。江夏這邊已經走了情歌風格,還是先穩住情歌這一塊,先別變化太快嚇住聽眾。
鞏杉轉型也是在兩張專輯定鼎風格之后,江夏要做的也是定鼎位置。
《江南》本身就是中國風情歌,選擇沒錯。《最佳歌手》這首歌,江夏就有dian拿不定主意了,可以放進去,當一首情歌,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讀,這個不同的解讀,來自于這首歌的。
江夏看到這首歌的之前,一直以為這是首許嵩式的情歌,可看了,特別是最后,當女歌手卸下偽裝后,就突然感覺,這又不像是一首情歌,是另一種解構。所以江夏有dian疑慮,要不要把這首歌放在專輯里面。
在本子上寫下《江南》和《最佳歌手》兩個名字,然后在《最佳歌手》的名字后面,打了個問號。
兩首歌算是想好了,江夏開始燒腦想歌,首先想的是張信哲,情歌就找張信哲,這是沒得跑的。唱了幾十年,還能被叫做情歌王子,這絕對不是吹出來的。唱情歌,張信哲真是有一套,他的嗓音條件就適合唱情歌,再加上不少經典歌曲,才有了美譽。
上一張專輯中,江夏選了他一首《過火》,這一張專輯,江夏也只準備選他一首歌。
在旁邊的一頁紙上,江夏寫了“愛”“白”“信”“別”“字”五個字,每個字代表張信哲的一首歌。
愛是《愛如潮水》,白是《白月光》,信是《信仰》,別是《別怕我傷心》,字是《愛就一個字》,每首歌都是張信哲的代表作,打上標簽的經典歌曲。
江夏的筆在每個字上來回滑動,最終在“信”上面畫了個圈,決定把《信仰》拿過來。之所以選擇這首歌,是因為相對其余四首歌,這是江夏穿越來之前,聽張信哲現場版的最后一首歌曲。
那是在號稱“臺下的觀眾比臺上還會演”的《我是歌手》舞臺上,張信哲作為補位歌手在感冒幾近失聲的情況下,登臺演唱了一遍《信仰》。讓江夏聽來,比之最初版的更好聽,更悅耳。
也是因為時間推移,唱功更好,更能把握氣息,比年輕的時候嗓音條件差了一些,卻更有味道,感觸更深,演繹的更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