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世界第一IP-《我不當明星》
第(3/3)頁
江夏是原著黨,他對文學作品改影視作品,始終抱著很深的成見,始終認為改影視作品改不好,因為不可避免的要對原著進行改編,他很討厭這種改編,原著已經足夠精彩,干嘛還要改編?
可是江夏后來也明白,電影是電影,是,有些東西,不是隨便說說就能一比一復制出來的。
或許跟江夏先看的電影版“哈利·波特”有關,“哈利·波特”系列是為數不多的,改編讓江夏不討厭的。
電影在第一部與第二部的時候,非常貼合原著,色調都是溫和的暖色調,都有些童話色彩。到了第三部換了導演后,色調開始轉冷,也開始有了跟原著不一樣的地方,到了第四部往后,改動越來越大,卻也是成功的。因為在第四部中伏地魔復活,哈利必須長大,要與伏地魔戰斗,一二部中的童話風格,不適合戰斗,冷色調的成人奇幻風格,才是正確的道路。
對文學作品的改編,成功與否,看的不是原著黨們的怒號,而是看路人黨的反應。路人黨的反應直觀體現在了票房上,他們愿意掏錢看電影,就證明電影是成功的。
第三部的風格突換,讓很多人不適應,但后續的票房證明這個改動是成功的,甚至可以說,第三部的導演卡隆,拯救了后續的“哈利·波特”電影,這才有了77億美金的神話。
在全世界的范圍內,“哈利·波特”原著黨都跟電影黨在互撕,原著黨們感覺后幾部的改編,簡直在毀壞這部偉大的著作,電影黨則認為,改編的很好。兩撥人爭吵不休,沒個頭緒,沒個盡頭。不管怎么爭吵,兩撥人都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忠實粉絲。
江夏認為電影改編的成功,原因很簡單,就是票房。他一直是個票房至上的人,就算一部爛片有票房,江夏都想知道為什么,為什么有人去看這樣的爛片?后來他看明白了,去看爛片,基本就是沖著某個明星去的,除此外,沒啥。
優秀的電影卻有各自優秀的地方,那都是需要學習。不管是特效做的好,還是演員選的巧,甚至連燈光和剪輯好,都得學習一番。
在穿越前,江夏比較遺憾的是沒把《加勒比海盜》第五部等出來,比較滿足的是,看到了完整版的八部《哈利·波特》,看到了最終的大結局。
對于整個魔法世界的挖掘,是粉絲們津津樂道的事情,不管是貓頭鷹還是麻瓜世界,都有很多人提出各種理論去研究。讓江夏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則是只看過八部電影的天津外國語大學的翟文喆老師,曾經寫過的一篇十萬字的論文“赫敏為什么不能嫁給哈利——哈利·波特中的歷史、文化與政治”挖掘了很多隱藏信息,從側面證明了“哈利·波特”的成功不是偶然。
實際上,江夏當初看到赫敏竟然是跟羅恩好上了,確實出乎了他的預料。一般電影中的男主角是和女主角好上的,這一部卻沒有,讓江夏很驚訝。
如此一部神作,還是兒童文學,江夏怎么會不拿出來呢?
光是這一部,就足以讓江晨曦從六歲讀到十六歲,十六歲以后,就把電影拍出來,再給她看十幾年,直接能看到外孫出生。
江夏之前還沒有這么強烈的念頭要把“哈哈哈哈哈哈哈”寫出來,現在卻感覺必須得寫,再不寫出來,尤芳菲就得把整個家都買成書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