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江夏沒那么考究,他也不知道其中的道道,但他卻知道第一個對聯(lián)不對勁,可真讓他去改正確過來,他改不了,即使能改,也未必能改得那么解氣。 相對來說,“八目尚賞”這句話,他在《少年包青天》里用過,印象深刻,把這句改了是沒問題。 但真要說起來,這句話的正經(jīng)下聯(lián),是“寸身言謝,謝天謝地謝君皇。” 這幅對聯(lián)是清朝道光年間的對聯(lián),廣東吳川的林紹棠想回家省親,皇帝接過奏章后非要林紹棠對一個對聯(lián),也就是“十口心思,思父思母思妻子。”林紹棠對了“寸身言謝,謝天謝地謝君皇。”皇帝大悅,準(zhǔn)假三年。 至于說“八目尚賞”和“八目加賀”兩個下聯(lián),具體出自哪里,已經(jīng)不可考,有一說是出自唐伯虎給華府做下人時,幫助兩位少爺作弊來的,具體是民國詩人程瞻廬的《唐祝文周四杰傳》中的故事,也是目前唐伯虎三笑點秋香的故事來源。 一部喜劇電影,去考究這些沒什么意思。 《唐伯虎點秋香》這部電影,用對聯(lián)的時候,是相當(dāng)隨意的。 江夏都懷疑當(dāng)初那副挽聯(lián),并不是有什么寓意,而就是單純的掛錯了,純粹感覺不錯。 至于,經(jīng)常反掛的對聯(lián),更可能是不知道如何正確掛著,跟江夏現(xiàn)在完全是故意反著掛不一樣。 拍電影的電影人,可能沒有那么高的文化水準(zhǔn),不然也不會有對聯(lián)都對不工整的情況出現(xiàn)。當(dāng)然,也可能是故意的,畢竟唐伯虎說完,對穿腸補了一句“好工整啊”,完全可能是反諷。 江夏在這里就把它當(dāng)反諷用了,喜劇電影不考究那么多。 真要考究的話,最后兩句對聯(lián)完全就是罵人了,普通話聽上去還好一點,粵語里罵人的味道更濃。 “你家墳頭來種樹”之類的,張燁跟江夏用的是粵語對的,也只有懂粵語的,才能聽出來里面的罵人味道。 后來又用普通話念了兩遍,卻都不如粵語的感覺好,但周圍的人卻感覺普通話的不錯,能笑出來。 江夏最后綜合考慮了一下,決定用粵語表演的模樣,配上普通話的詞。 具體的后期,等到后期制作的時候再說了。 接下來,就是打斗戲份,對穿腸在地上噴血,華夫人和書生奪命劍進行打斗,還把秋香等人弄成了豬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