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互動活動-《靈感巨星》
第(3/3)頁
只要是華夏人,就沒有不熟悉香江歷史,不認識獅子山的,那是香江人民的精神寄托,代表著香江人民的努力與掙扎以及他們的頑強不息。
正因此,香江人民,創(chuàng)造了舉世矚目的經(jīng)濟騰飛奇跡,奠定了世界大都市的地位,直到如今;
同樣,香江的一代代歌手們,也用他們的努力和才華,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香江音樂,輻射力遍及亞洲,引領(lǐng)了華夏音樂的崛起。
如果我們對于這些歷史,都沒有認識,可就不對了。”
一番話,說的現(xiàn)場觀眾心里暖暖的,因為失落,所以,他們格外緬懷過往的榮光,林啟華,毫無疑問地在他們最得意最在意的地方,給予他們期待的回應(yīng),心里一下子覺得開心起來,對于兩人,更加接受了。
這還不止,盧志軒和林啟華,都對香江上個世紀以來,出色的歌手名字,熟捻于心,連他們的代表作,都如數(shù)家珍,更是讓他們心服口服。
這不是臨時做的功課,而是真真正正的喜歡和敬佩,即使知道,他們在刻意討好,心里也是非常高興的。
洪和光按照提綱,分別和他們提問了不少問題,兩人都侃侃而談,坦然回答各種問題。
說到“伏羲獎”,林啟華坦言,“華語音樂,必將走向世界,伏羲獎的設(shè)立,就是一個標志,把華語樂壇的所有流派、歌手整合在一起,共同進步、一起走向世界。”
“所以說,這是要把所有的華語流派整合在一起嗎,包括香江音樂?”
“是的,包括香江音樂。”林啟華頷首肯定,有些好奇地反問,“這不是應(yīng)有之意嗎?難道香江音樂不是華語音樂的一種?”
“呃。”洪和光停頓了一下,才點點頭,“是的,我也是這么認為的。”
“這就對了,”林啟華攤攤手,“我們希望,大家一起為華語音樂的走出去而努力,香江音樂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音樂流派,有很多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東西。
如果,香江音樂,能夠更好地融入其中,無論對哪一方,都有非常大的好處,我想,這是大家都期待的事情。”
“融為一體,既取長補短,又保持獨立的特色,是我們對整個華語樂壇的期待。”盧志軒也說道。
“這并不意味著,香江音樂會失去自己的特色和地位,它會像寶島音樂、馬萊音樂一般,融入華語樂壇,一起在伏羲獎這個最高的舞臺上交流、競爭。
有些東西,只有大膽地走出去,才能看得清未來,只有大膽地改變,才能夠提高,我想,這是我們都希望達到的目的。”
他的一番話,引起了大家的深思,作為音樂的愛好者,他們怎么不明白,如今香江音樂的窘?jīng)r呢。
融入華語樂壇,取長補短、在競爭中,發(fā)展,未必不是一個好的做法。
洪和光轉(zhuǎn)移開話題,說起了華夏國家隊和美利堅國家隊競爭的事情來。
林啟華兩人也很配合地說著這個話題,妙語連珠,顯得風趣又睿智,讓觀眾們大開眼界。
“原來,內(nèi)地的歌手,也能有這樣的風度和才華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