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家底兒-《刀尖之上》
第(2/3)頁
“好的,森哥,我這就燒水?!卑⑾泓c了點頭,凝香館開的是茶樓,自然是不缺燒熱水的鍋爐了。
不過凝香館是高等茶樓,自然不能夠跟那些普通茶樓相比,鍋爐燒的水基本上是用來洗漱用的,而客人喝的茶水,那都是另外燒的,而且專門從山上接下來的山泉水。
一口氣吃了兩個大羊肉包子,周森決定去自家產業看一下,也算是實地考察一下。
“森”記茶食店凝香館分店其實是第一家店,但“森”記總公司在海城街。
所以這里只能是分店,總店在那邊,茶食店,阿香是總廚,平時就是研究如何做好吃的糕點和飲品,幾乎每個月都會開發出一些新產品,有熱賣的,當然也有推出后,無人問津的。
反正,推陳出新,“森”記茶食店儼然是冰城糕點界的新貴,老鼎豐的位置及及可危。
一大早,就看到“森”記茶食店門口排了一支長長的隊伍,這是買賣窗口。
自然還有“堂食”的大門。
生意很好,即便是多次隨著原材料漲價而提高價格,每天一早,排隊的人還是很多。
大家似乎都習慣了每天要吃上一塊“森”記出品的糕點了,尤其隊伍中還能看到不少俄羅斯婦女。
生意好,自然是有人嫉妒,可“森”背后也是有人的,敢來這里搗亂的,那都沒啥好下場。
秦家分家后,秦家二公子徹底的跟秦家劃清界限了,成了白玉嵐的門下走狗。
還有人傳過謠言,說這秦朗是白玉嵐養的面首,那消失多時的周森,只怕是推出來的幌子。
但知情.人才知道,秦朗可不是白玉嵐的門下走狗,那是被周森給收服的。
要是認老大,秦朗只認周森,白玉嵐只能算是大嫂。
黑白兩道都有人,“森”記的買賣,還有那個不開眼的敢惦記,那是壽星公吃砒霜,活膩了。
“森”記的生意好,還是得產品質量過硬,好吃,不然,你也不可能逼著顧客買你的東西。
“森”記現在一共是一家總店加四家分店,道外也就是傅家甸就一家,也是最大的一家,規模和營業額都是最大的,總店在南崗的海城街,生意僅次于凝香館分店。
然后在南崗又開了一家分店,馬家溝一家以及埠頭區一家。
未來還計劃再開兩家分店,一家在香坊區,一家還在埠頭區(埠頭區人流量比較大)。
每一家店的規模和側重定位不一樣,畢竟,目標顧客和人群也是有區別的。
就比如凝香館這家分店,那是在老城區,人流量大,生活著大量的中國人,口味上自然偏重口一些,而且這里的消費能力不小,即便是一些貴一點兒的糕點,也是有人吃,而且銷量不少,那側重點就傾向于重口和貴一點。
而埠頭區,那邊生活的都是普通的工人和城市百姓,還有一些白俄,他們的口味又有所不同。
總之,雖然都是同樣的“糕點”,但沒一區的分店的味道卻是有著細微的差別的。
這就是差異化經營,保證每一家店都能有不錯的生意,當然,這是在冰城這個移民城市,換做其他城市,倒是沒必要這么做了。
所以明明是同一種糕點,再不同的分店卻能吃出不一樣的味道來。
而凝香館茶樓,白玉嵐就非常審慎擴張了,這大半年來,除了凝香館本館之外。
就在南崗區西市場附近的教化街盤下了一座樓,原先也是茶樓,主人經營不下去了,想出手,因為地段好,價錢自然也不便宜。
為了這個樓,白玉嵐把“森”記好幾個月的利潤都砸進去了,還好,最終拿了下來。
教化街雖然不是南崗最繁華的地段,但是市井和文化氣息交融的地方,茶樓開在這里,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白玉嵐在經營上面也是別出心裁,把中國古代文人墨客的一些小游戲重新給它以新的方式展現出來,吸引了眾多中高端人士的捧場,這名利場上從來就不缺附風弄雅之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