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簫月細數著,這,根本就是末世景象! 更讓她無法接受的是,遭遇了這樣的天災,各府的官員,想的不是賑災,而是如何保證農稅征收,如何從因為糧食歉收,開始拒交農稅的農民手里,拿過足夠的糧食。 而那八個大臣的建議,居然是讓地方大營的官兵協助,劍指百姓! 這樣下去,百姓如何生活? 她想在這些奏折上,花上一道又一道叉,打回去。 但是她知道,她不能。 如果只有一個府遇到災難,朝廷可以調動多余糧食,進行賑災。 如果只有兩三個府遇災,朝廷可以免了那些農民的稅。 但現在,是近一半的州府,遭遇了災難,剩下那些州府,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朝廷沒有能力救助這么多州府。 「這些天災,不是今年剛開始的。」南舟說,作為皇帝,他簡略了解了大寧情況。 他告訴簫月:「不只是大寧,別的國家,也遭遇了這種情況,大鷹和大寧,在東洋大戰,除了想占據對方領地,還有一項原因。或者說,一項默契。」 簫月握緊了南舟的手,抬起頭:「削減人口?」 「不錯。兩國內丹,都沒有動靜,外罡傷亡也少,死得最多的,是用糧食誘惑,招來的農民軍。」南舟回答。 不得不說,永寧帝的能力真不錯。 永寧帝在各州府,招身強體壯的,或是機靈聰慧的,編入大營,送往東洋戰場。 會考慮加入軍隊的,只有吃不了飯的百姓,篩一篩,把強壯的和聰明的挑走。 這樣,各州府剩下的,可能會造反的百姓,都是腎虛體弱,老實巴交的。這些人,輕易就能鎮壓了,鬧不出事來。 「怎么會這樣。」簫月魂不守舍。 南舟安穩她:「土地災變,養不起如今這么多的人口,這是根本的問題,這個問題,無法解決。」 就算他有瓦大爺蒸汽機,珍大媽紡紗機,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這是土地的問題。 「永寧帝是如何打算的?」簫月問。 南舟回答:「永寧帝的打算,是讓人口,平穩降低到合適的數量,問題就解決了。而朝廷要做的,是如何讓人口下降變得平穩,不鬧出事來。」 「那也不該搶災民糧食。」簫月說。 「不搶不行,」南舟搖搖頭,「朝廷不收,也有地方氏族收。征收上來的糧食,是老爺們養打手,養奴才所需要的。再苦,不能苦老爺,只能苦一苦百姓了。」 第(3/3)頁